
謝人饋送禮物的敬辭。意謂對方降抑身份而加惠于己。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 江 南有一權貴,讀誤本《蜀都賦》注,解‘蹲鴟芋也’,乃為‘羊’字。人饋羊肉,答書雲:‘損惠蹲鴟。’舉朝驚駭,不解事義;久後尋迹,方知如此。”
“損惠”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基于多個權威來源的綜合解釋:
讀音:sǔn huì
詞性:謙辭/敬辭
核心釋義:用于接受他人饋贈時表達感謝的謙辭,表示對方降低身份(“損”)給予自己恩惠(“惠”),體現自謙與對對方的尊重。
最早見于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勉學》:
江南一權貴誤讀《蜀都賦》注,将“蹲鸱(芋頭)”誤解為“羊”。有人贈羊肉後,他回信稱“損惠蹲鸱”,鬧出笑話。
此例說明“損惠”常用于書面謝禮,需注意用詞準确性。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損惠”解釋為“因小失大”,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可能是現代誤用或混淆其他詞語(如“損人不利己”)所緻,建議以傳統釋義為準。
“損惠”是古漢語中表達謝意的謙辭,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學或仿古語境中。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適配性,避免與相似詞彙混淆。
損惠是指在行為、言語上對他人造成傷害或冒犯的行為。它通常指的是一種不當的、有損于對方利益的行為。
損惠的拆分部首是手和心,其中手是右手旁,心則是心字旁。它的組字結構很簡單,一共有9筆。
損惠一詞最早出現在《漢語大字典》和《說文解字》中。在這兩本古代辭書裡,損惠被定義為"傷害"和"侵害"。
損惠的繁體字為損惠,其中的惠是指被侵害或傷害的對象。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損和惠的結構稍有一些差别。損字的古代寫法為"㠯"或"㥷",而惠字的古代寫法為"恵"。
1. 他的無禮舉止損惠了公司形象。
2. 我們應該避免言行舉止上對别人造成損惠。
1. 損害:對他人利益造成的傷害。
2. 損傷:對物體造成的損害或破壞。
3. 損益:對某種局面的潛在好處和傷害進行權衡。
1. 侵害:對他人權益進行侵犯的行為。
2. 冒犯:對他人尊嚴或感情造成冒犯的言語或行為。
1. 善行:指令人感到喜悅、愉快或獲得利益的行為。
2. 好意:表示對他人友好和利益的關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