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讬付的意思、讬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讬付的解釋

委托别人照料或辦理。《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宋 李元綱 《厚德錄》卷二:“京師人有以金銀繒帛實二篋,託付於其相知,數年而死,彼人歸詣其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讬付”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傳承的複合動詞,其核心意義指向“委托交付”的行為。從構詞結構分析,“讬”通“托”,本義為以手承物,引申為将責任或物品轉交他人,如《說文解字》釋“托”為“寄也”;“付”指授予、交給,二者結合形成遞進語義關系,強調委托行為的完整性。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鄭重場合,特指将重要事務或珍貴物品交予可信之人,如《三國志·蜀書》載“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其中“寄”即含讬付之意。現代漢語中雖使用頻率降低,但仍保留在書面語及特定成語中,如“托孤寄命”即源自古代帝王臨終托付幼子與國政的典故。

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将其釋義為:“委托别人照料或辦理”,着重說明該行為包含信任與責任的雙向關系。在使用場景上,常見于法律文書、曆史文獻及文學作品中,表達對受托方品格能力的充分信賴。

網絡擴展解釋

“讬付”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委托他人處理事務或照料事物,強調将責任、任務等交托給他人完成。該詞由“讬”(委托)和“付”(付諸行動)組合而成,核心含義是“委托并付諸實施”。

二、結構與用法

三、曆史引證

古典文獻中常見相關用例,例如:

四、相關詞語

包括“託諸空言”“攀龍讬鳳”等成語,均與委托、寄托等含義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古典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被袋鬓煙昌明朝貴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打髀殖打頭陣罰殛粉定輔鎮構構骨出汗背心和恒泓穎荒急護蒇鹘城猿洞回黃轉綠鹘侖吞剪修較箸舊侶墾化肯心叩詢寬嘿老上亮懷兩京例章龍爪篆癃腫鹿夢夢夢查查民生凋敝凝翫拟主毗翼剖釋遷染佥諧鉛澤氣悶悶起磨青鸾傾信棄言山公醉身當其境說懷蘇合塌膘陶硯兔罝五城無生之谛誤用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