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後以“軌文”指國家體制法度。 清 魏源 《<海國圖志>叙》:“軌文匪同,貨币斯同,神奇利用,盍殫明聰。”
“軌文”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源與核心意義
“軌文”出自《禮記·中庸》的“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原指秦朝統一後推行的标準化制度,如車軌寬度、文字書寫等,後引申為國家體制法度。
現代擴展含義
在部分現代解釋中(如),該詞被引申為文章或書籍内容符合道德規範、具有教育意義,強調文學作品的教化功能。但這一用法并非傳統主流,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軌文”本義為國家法度與制度,現代偶見引申為文教規範,但需注意語境區分。其核心仍圍繞《中庸》中“統一規範”的思想展開。
《軌文》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符合規範的文字書寫。
《軌文》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 “軌” 和 “文”。其中,“軌”的部首是 “車”,總筆畫數為7;而“文”的部首是 “文”,總筆畫數為4。所以,《軌文》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1。
《軌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從古代車軌上的刻痕所演化而來。古人通過車軌上的痕迹來掌握方向,因此将符合規範的文字書寫比喻為“軌文”,意味着文字應當一條一條地、有規律地書寫,就像車軌上的痕迹一樣。
《軌文》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軌文」。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的《軌文》可以用類似于「軌文字」或者「軌文字」來表示。
1. 他的書法水平非常高,每個字都寫得非常标準,真是一手好《軌文》。
2. 這個字體的設計非常别緻,獨具一格,但不太符合《軌文》标準。
《軌文》的一些相關組詞有:
1. 軌迹(重要程度)
2. 文字(書寫的表達)
3. 文化(人類的思想文化遺産)
4. 文章(用文學藝術思想感情等領域表達的書面作品)
5. 文件(存放文字記錄的紙張)
與《軌文》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規範
2. 标準
3. 符合規律
4. 正式
與《軌文》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隨意
2. 潦草
3. 草率
4. 不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