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南阳三葛的意思、南阳三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南阳三葛的解释

指 三国 时 南阳 诸葛瑾 、 诸葛亮 、 诸葛诞 三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何妨。但 南阳 三 葛 ,君得其龙,区区者又何足道。” 吕湛恩 注:“《世説》:‘ 诸葛瑾 与弟 亮 ,从弟 诞 ,并有盛名,各事一国。人谓 蜀 得其龙, 吴 得其虎, 魏 得其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南阳三葛"是一个源自中国历史典故的成语,特指汉末三国时期,籍贯南阳(今河南南阳)的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兄弟。该成语不仅指代具体人物,更引申为对同出一门却才能、成就各异兄弟的比喻。

详细释义:

  1. 人物指代:

    • 诸葛瑾:字子瑜,为东吴重臣,官至大将军。他性格宽厚,以德服人,在东吴政权中地位显赫,但相较于其弟诸葛亮,其政治军事才能和后世影响力稍显逊色。
    • 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被誉为“卧龙”,是中国历史上智慧与忠诚的象征,成就和名声最为卓著。
    • 诸葛诞:字公休,曹魏将领,官至征东大将军。他在魏国后期权势颇大,后因起兵反抗司马氏专权失败被杀。其才能与成就介于两位兄长之间,但最终结局较为惨烈。
  2. 典故出处与核心含义:

    • 该典故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品藻》。原文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 核心含义在于说明:同一家族(或师门、地域)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都享有盛名,但其才能、成就、际遇和最终归宿却可能大相径庭。 成语常用来比喻同胞兄弟或同门师友在才能、成就或命运上的显著差异。
  3. 衍生义与用法:

    • 比喻才能差异: 强调即使是亲兄弟,天赋、能力和取得的成就也可能天差地别。
    • 比喻际遇不同: 指即使出身相同,因个人选择、时代背景或机遇不同,人生道路和结局也会迥异。
    • 中性偏褒义: 虽然点明了差异,但前提是三人皆非平庸之辈,都“并有盛名”,因此整体上仍是对人才群体的肯定,只是突出了其中的佼佼者(诸葛亮)。

权威参考来源:

  1. 《世说新语·品藻》:该成语典故的最原始出处。推荐参考中华书局出版的校注本,如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或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提供了《世说新语》的在线版本可供查阅相关条目。
  2. 《三国志》(陈寿著):作为正史,《三国志》中的《吴书·诸葛瑾传》、《蜀书·诸葛亮传》、《魏书·诸葛诞传》分别详细记载了三人的生平事迹,是理解“南阳三葛”具体所指人物的基础史料。同样推荐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汉语大词典》:权威的大型汉语工具书,对“南阳三葛”的词条有明确释义和出处引用。可查阅纸质版或在线数据库(如部分高校图书馆订购的资源)。
  4.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该成语,并提供简明释义和出处。是常用的成语工具书。

“南阳三葛”以诸葛家族三位杰出人物为代表,生动地诠释了同胞兄弟在才能、成就与命运上的显著差异。其核心价值在于提醒人们认识到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即使同根同源,其路径与高度亦可截然不同。理解此成语,需结合《世说新语》的原始记载和《三国志》的人物传记,方能准确把握其历史背景与丰富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南阳三葛”是一个源自三国时期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诸葛家族的三位杰出人物——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并引申为对有才能之人的赞誉。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该成语字面指诸葛三兄弟(诸葛亮及其兄长诸葛瑾、堂弟诸葛诞)均以才能著称,后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2.出处与背景

源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记载三人分属蜀、吴、魏三国,分别被称为“蜀得其龙(诸葛亮)”“吴得其虎(诸葛瑾)”“魏得其狗(诸葛诞)”,体现其才能与历史评价。

3.使用场景

4.延伸意义

成语也隐含“同一家族或群体中才能差异”的意味,如三人虽同称“三葛”,但成就与评价不同(龙、虎、狗之分)。

5.常见误解

部分资料误将“葛洪”(东汉方士)关联此成语,实为混淆。权威记载均指向诸葛三兄弟。

参考来源:综合《世说新语》、历代词典及历史考据(详见、5、9、11)。

别人正在浏览...

百步灯半腰边干布侯不像陈情侈大持颐酬赉淳信戳脊梁骨从令如流打勘敌楼缹粥浮收勒折福州市管包圭瑞圭瓒寒藤红釭画助教火力发电降监佼佼假途灭虢季厘境头戢孴搢朴军规举世无敌据说柯烂控持宽语览观镂肌懋戒乃才蝻虫挠辞怒吼藕心钱虬嬒秋芜沙地石板适生双绶四照花苏仙公铜四开团头团脑吐下王役微生物卧虎谐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