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見知的意思、見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見知的解釋

(1).見而知之。指同時代的事,以别于後代對前代事的“聞而知之”。語本《孟子·盡心下》:“由 堯 舜 至於 湯 ,五百有餘歲。若 禹 、 臯陶 ,則見而知之;若 湯 ,則聞而知之。” 清 顔元 《存學編·總論諸儒講學》:“其效使見知聞之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談名理,不作惡,不奉釋 老 名號。”

(2).謂明見明知,并不隔膜。《韓非子·難一》:“有賞者君見其功,有罰者君知其罪,見知不悖於前,賞罰不弊於後,安有不葬之患。”

(3).受到知遇。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汾水》:“ 飛廉 以善走事 紂 , 惡來 多力見知。 周武王 伐 紂 ,兼殺 惡來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王逢原》:“ 王逢原 見知 王荊公 ,一時附麗之徒,日滿其門,進譽獻諛,初不及文字間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劉元子》:“ 嵩陽 守 重慶 , 銅梁 大司馬 張襄憲公 佳胤 以童子見知,愛如己子。”

(4).為人所知。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畫竹記》:“而天下之文雅鑒賞者,固雖欲觀之,而祕閣禁嚴,不能到也,是終無由見知於世也。”

(5).見“ 見知法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見知”的漢語詞典釋義

“見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其含義在曆史文獻中具有明确記載。根據權威漢語詞典釋義,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1. 被知道;被發現

    指事物或人被知曉、察覺。例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見”即表被動,與“見知”的被動含義相通。

  2. 舉薦;任用

    引申為因才能被上級發現并提拔。如《韓非子·難一》載:“伊尹自鬻于湯,百裡奚自鬻于秦,皆霸王之佐也,然猶不免于役身以進,如此其污也。今以吾言為宰虜,而可以聽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恥也。夫曠日離久,而周澤未渥,深計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則明割利害以緻其功,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其中“見知”隱含被君主識用之意。

  3. 法律術語(古代)

    在秦漢律法中,“見知”特指官吏發現他人犯罪時負有檢舉責任,否則将連坐受罰。《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此用法強調職務上的知情責任。

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見知”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語境,常見于曆史、文學研究領域,或作為成語“見微知著”的衍生表達(但二者無直接關聯)。其被動含義(被知曉)在口語中已被“被知道”“被發現”等替代。

權威參考來源

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及《史記》《韓非子》等典籍用例。具體條目可查閱: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釋義依據權威辭書及經典文獻的通行解釋。現代詞典線上版鍊接供參考,古籍内容需核對原書。

網絡擴展解釋

“見知”是一個多義古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主要含義:

  1. 見而知之(直接認知)
    指對同時代事物的直接觀察認知,區别于後世通過傳聞了解前代事物的“聞而知之”。這一概念源自《孟子·盡心下》,如禹、臯陶親眼見證堯舜之道,而湯隻能通過聽聞了解。

  2. 明見明知(透徹理解)
    強調對事物的清晰認知與理解,如《韓非子·難一》所述君主明察功過、賞罰分明的治國理念。

  3. 受到知遇(獲得賞識)
    表示得到上位者的賞識重用,如《水經注》記載惡來因勇武被纣王重用,宋代王逢原受王安石賞識的典故。

  4. 為人所知(被認知)
    指個人才能或事迹被廣泛知曉,如《顔元·存學編》提及學者通過講學傳播思想。

  5. 法律術語(見知法)
    特指秦漢時期官吏明知犯罪不舉告需連坐的“見知故縱法”,此義項需結合具體曆史文獻考證。


說明:該詞多用于古籍,現代漢語已不常見。理解時應結合具體語境,前三個義項在曆史文獻中出現頻率較高,後兩個義項使用範圍較特定。建議查閱《孟子》《韓非子》等原典獲取更完整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報蒸貶賤冰解凍釋補諡察舉陳蕃下榻愁倚闌怠縱定神鍛煉督催恩波肥甘風塵之警附搭庚暑割青貴表蠱氣花名花紙頭魂斷緝合井硙金鐘罩急熱镌心橘籍舉止娴雅客卿客傭琨玉秋霜淚汪汪冷巷廉物蓼蕭李廣未封留置離坐馬庸跑電埤助侵蟊縓緣日内上訴邵公紙甚口侍奉識塗馬順墨泰和湯泰社镗床桐君推擠頽紊位貌消褪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