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那堪的意思、那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那堪的解釋

1.怎堪;怎能禁受。
2.猶言兼之;何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那堪”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詳解

“那堪”是古漢語中一個常見的複合虛詞,由指示代詞“那”與助動詞“堪”組合而成,主要用于表達強烈的反問、感歎或難以承受的情感。其核心語義和用法如下:

一、 基本釋義

  1. 怎堪;怎能忍受/承受: 表示對某種境況、情感或事件的強烈難以承受之感,帶有反問語氣,強調程度之深。

    • 例: “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發唱黃雞。”(蘇轼《浣溪沙》)中“那堪”雖未直接出現,但類似語境常用以表達年華老去的無奈。而在“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蘇轼《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則直接抒發了長夜孤寂的難耐之情。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那堪”的釋義着重于“怎堪;豈能承受”。
  2. 兼之;何況: 在遞進複句中,用于後一分句句首,表示在已有情況的基礎上,再加上另一情況,使程度加深,帶有“更不用說”、“更何況”的意思。

    • 例: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陸遊《蔔算子·詠梅》)此處“更著”與“那堪”的此種用法相通。更直接的例子如:“那堪玄鬓影,來對白頭吟。”(駱賓王《在獄詠蟬》),意為蟬的哀鳴本就令人傷懷,更何況自己身陷囹圄、白發叢生。
    • 來源參考: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指出“那堪”有表遞進關系的用法。

二、 語法特征

三、 語用功能 “那堪”在詩詞曲賦中尤為常見,其核心作用是強化抒情性,常用于表達:

四、 經典用例佐證

  1. 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 此句是“那堪”表“怎堪忍受”的典範,強調在離别的痛苦之上,又逢凄冷的秋天,更令人難以承受。
    • 來源參考: 此名句出自柳永詞作《雨霖鈴》,收錄于《全宋詞》。
  2. 李煜《浪淘沙令》:“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别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雖未直接用“那堪”,但其表達的亡國之痛、故國之思正是“那堪”常抒發的典型情感。直接用例如:“那堪愁苦節,遠憶邊城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四)。
    • 來源參考: 李白詩作見《李太白全集》。

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那堪”是古漢語中常用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那堪”由“那”和“堪”組成:


二、具體用法

  1. 強調難以承受
    多用于情感或情境描寫,突出心理或生理上的極限。
    例句:

    • 宋·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 唐·李端《溪行遇雨寄柳中庸》:“那堪兩處宿,共聽一聲猿。”
  2. 表遞進關系,意為“何況”
    常與“更”“又”“卻”連用,如“更那堪”“又那堪”,表示在原有困境上疊加新的打擊。
    例句:

    • 宋·張先《青門引》:“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秋千影!”
    • 明·韓洽《鐵馬》:“那堪檐宇下,又作戰場聲。”

三、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集。

别人正在浏覽...

白賴貝齒長耳公成敗論人呈覽春廪粹慤大吹法螺盜國耋民恩同父母鳳尾草格斬瓜皮搭李皮姽婳鴻姱後素黃冠黃晖花囿彙價活蹦蹦豁嘴競骛郡倅課農酪粥榴房喽喽羅睺賣油翁曼都沒骨畫泥古不化配所前科譴咒奇遇瘸子宂蔓肉桃子騷體上水船廈宇身型帥伏庶徵死産私諡私私頌禮塘坳同步發電機圖緯外嬖望慕文戲五言絕句香芳徙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