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圃。 唐 王勃 《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山南花囿,澗北松林。”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七章:“農場、林圃、花囿……徧于高山絶島間。”
“花囿”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huā yòu,注音為ㄏㄨㄚ ㄧㄡˋ,意為花圃,即種植花卉的園地。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專門培育或供觀賞花卉的場所,類似現代的“花園”或“花圃”。
例如唐代王勃在《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中描述:“山南花囿,澗北松林”,通過自然景觀的對比展現詩意畫面。
文獻引用
構詞解析
現代應用
當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文研究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
“花囿”是一個兼具實用與詩意的詞彙,常用于古代詩文,現代可類比為精心設計的花卉園區。
花囿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花”是指植物的繁花或者花朵,也可用來形容美麗和華麗的事物;“囿”則是指圈定的範圍、圍繞的空間。
“花”字的部首是“艹”,拼音為“hua”,它由7個筆畫組成;“囿”字的部首是“囗”,拼音為“you”,它由7個筆畫組成。
花囿這個詞的來源不是非常明确,但可以理解為指圍繞着花朵的場所。在繁體字中,此詞的寫法保持不變為「花囿」。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花囿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花”字的形态與現代字相似,而“囿”字的寫法則是由「土」取代了「囗」的部分,寫作「臾」字。
1. 這座花囿每年春季都會舉辦花展,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觀賞。
2. 他買下了一塊農田,打算将其改建為一處美麗的花囿。
花壇、花海、花籃、園囿、園林
花壇、花圃、花園、花池
荒地、草原、草地、農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