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督責務農。《魏書·太祖紀》:“ 登國 元年……二月,幸 定襄 之 盛樂 。息衆課農。”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 湯潛菴 巡撫 江蘇 ,《出郭》雲:‘按部雨餘香稻熟,課農花發曉雲輕。’人言公理學名儒,何詩之清婉也?”
(2).學習務農。 明 徐光啟 《先考事略》:“嘗業賈,不肯屑瑟計會,復謝去,間課農學圃自給。”
“課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指政府或官員督促百姓從事農業生産,帶有管理、考核的性質。例如:
指個人主動學習農耕技能或從事農業活動。例如:
“課”字在此語境中意為“督促、考核”(如“課稅”)或“學習、研習”(如“課業”),“農”則指農業生産。該詞反映了古代中國以農為本的社會特征,既體現國家政策對農業的重視,也包含個人對農耕技能的實踐。
建議對古代文獻中“課農”的理解需結合具體語境,可參考《魏書》《隨園詩話》等原文(來源:、2、5)。
課農在漢語中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農村教育。課農有着深厚的農業教育背景,它涵蓋了在農村地區進行的各種農業知識、技能和文化教育。
課農的拆分部首是“讠”和“冖”,其中“讠”是聲符,表示與言論、語言有關;“冖”是意符,表示與農業有關。課農的總筆畫數為17畫。
課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農民的生活主要是以農業為基礎的,所以培養和普及農民的農業知識和技能就成為了一項重要任務。因此,課農一詞就開始被使用。而在繁體字中,課農的寫法是「課農」。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課農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課農」。其中,“課”是指學習、教育;“農”指農業。這種古代寫法傳承至今,依然可見于某些文獻和古籍中。
1. 農村學校一直緻力于課農,幫助農民提升生産技能。
2. 在農業發展的同時,要加強課農工作,提高農民的科學素養。
組詞:農民、農業、課堂
近義詞:農學、農藝、農學教育
反義詞:課城、非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