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乃可的意思、乃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乃可的解釋

(1).竟可。《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

(2).才可。《百喻經·倒灌喻》:“昔有一人患下部病,醫言當須倒灌乃可瘥耳。”

(3).豈可,那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張季鷹 縱任不拘,時人號為 江東 步兵。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邪?’”《南齊書·張敬兒傳》:“足下乃可不通大理,要聽君子之言,豈可罔滅天理,一何若茲?”

(4).甯可;甯使。《敦煌變文集·丑女緣起》:“将來今日目前,見這箇弱事,乃可不要富貴,亦不藉你官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乃可”是一個多義的古漢語詞組,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綜合多個來源,其核心解釋如下:

  1. 竟可(表示出乎意料)
    強調事物發展到某種程度的可能性,帶有感歎語氣。
    ▶ 例:《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人的技藝竟能與自然造物相媲美!)
    ▶ 例:南朝《世說新語》:“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邪?”(你竟可放縱一時,難道不考慮身後名聲嗎?)

  2. 才可(表示必要條件)
    指必須滿足某種條件才能實現某事,相當于“才能”“方可”。
    ▶ 例:《百喻經·倒灌喻》:“醫言當須倒灌乃可瘥耳。”(醫生說必須灌腸才能治愈。)

  3. 豈可/那可(表反問或否定)
    用于反問句,表達“怎麼能”“不可”的否定或質疑。
    ▶ 例:《南齊書·卷二十五》:“乃可輕議軍事?”(怎可輕易議論軍事?)

  4. 甯可(表取舍)
    表示兩害相權時的選擇,類似“甯願”“甯使”。
    ▶ 例:錢琦《語》:“凡誨人者必先自省,知己之學已至,乃可誨人。”(教導他人前需自我反省,确認自身學問足夠,甯可先完善自己再教導他人。)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乃可

乃可是一個常見的漢字組合,由兩個部分組成:乃(從字讀音nai,部首為丿)和可(讀音ke,部首為口)。它在字形上并沒有獨立存在,隻有在組合中才有意義。

乃可來源于古代文獻中的用法,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詩經》中。乃即為“然而”、“所以”,表示因果關系;可則表示“可以”、“能夠”。乃可一起使用,用來表示“因此可以”或“所以可以”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乃可多用于修辭或文學作品中。

在繁體字中,乃可保持一緻,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時候,乃可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的記載,乃的古字形為“㣺”,可的古字形為“可”。這些字形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以下是乃可在句子中的例句:

  1. 這場比賽乃可一觀。
  2. 你付出努力乃可獲得成功。
  3. 他的行為舉止,乃可為人之楷模。

乃可還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更複雜的詞語:

  1. 乃可使用
  2. 乃可修飾
  3. 乃可稱道

在表達意思上,乃可的近義詞可以是“因此可以”,反義詞可以是“非可”、“不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