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的意思、地榆的詳細解釋
地榆的解釋
藥用植物。中醫以根入藥,性微寒,功能涼血、止血。主治便血、血痢和婦女帶下、血崩等。《太平禦覽》卷一千引《神農本草經》:“地榆苦寒,主消酒,生 冤句 。”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志怪》:“五加一名金鹽,地榆一名玉豉。”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地榆》。
詞語分解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 榆的解釋 榆 ú 落葉喬木,實扁圓,木材堅實,可制器具或供建築用:榆莢。榆錢兒(即“榆莢”,像小銅錢)。榆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為黏劑)。榆塞(古稱邊塞植榆,故稱邊塞為“榆塞”)。桑榆暮景。 姓。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地榆是薔薇科地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拉丁學名為Sanguisorba officinalis,其根及根莖可入藥,具有重要藥用價值和文化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1.植物學特征
地榆植株直立,根呈紡錘形粗壯,葉片短柄,花瓣紫紅色,果實包藏于萼筒内。主要分布于中國多地,生長于山坡、草地等環境。
2.藥用功能
- 性味歸經:味苦、酸、澀,性微寒,歸肝、大腸經。
- 主治功效: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用于便血、痔血、崩漏、水火燙傷及癰腫瘡毒等症。
- 現代應用:其提取物對多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血痢)和皮膚炎症有顯著療效。
3.别名與文化意義
- 别名:黃瓜香、玉劄、血箭草等。
- 文化内涵:在中國傳統醫藥和民間信仰中,地榆象征清熱解毒的藥用價值,文學與藝術中也偶見其意象,體現自然與健康的關聯。
4.使用注意
地榆需經炮制(如炭制)以增強止血效果,脾胃虛寒者慎用。具體用法應遵醫囑,避免自行用藥。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植物分類或臨床配伍,可參考《本草綱目》及現代藥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地榆(dì yú)這個詞是指一種植物,屬于楊榆科,可以用來制作藥物。現代漢字拆分部首為土和木,共有13個筆畫。
地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古時候的漢字形狀與現在有所不同。關于地榆在古代的漢字寫法,您可以查閱相關資料進行詳細了解。
以下是一個地榆的例句:
地榆是一種具有很高藥用價值的植物。
地榆的繁體字是「地榆」,和簡體字形狀略有不同。
關于地榆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請查閱相關詞典或參考專業資料,以獲取更詳細的信息。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