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陛的意思、納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陛的解釋

古代帝王賜給有殊勳的諸侯或大臣的“九錫”之一。鑿殿基為登升的陛級,納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韓詩外傳》卷八:“諸侯之有德,天子錫之,一錫車馬……五錫納陛。”《漢書·王莽傳上》:“朱戶、納陛。”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納,内也,謂鑿殿基際為陛,不使露也。”一說,納陛為緻于殿兩階之間,便于上殿。見《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是用錫君納陛以登” 李周翰 注。後代亦以為對大臣的優遇。《宋史·呂端傳》:“又以 端 軀體洪大,宮庭階戺稍峻,特令梓人為納陛。”此為木制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納陛”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九錫之禮的賞賜形式

作為古代帝王授予諸侯或重臣的“九錫”之一(第五項),屬于最高禮遇。其具體形式有兩種解釋:

  1. 隱蔽陛級說:鑿開殿基台階,将陛級(台階)隱藏在屋檐下,避免尊者登階時暴露于外。
  2. 近階通道說:在大殿兩階之間設置專用通道,便于受賞者直接上殿。

二、迎接儀式的象征

引申為迎接高官或重要人物的儀式,特指古代帝王即位時,接納臣子入朝任職的典禮。"陛"指宮殿台階,"納"即接納,合稱表示以高規格禮儀迎接顯貴。

曆史演變與用法

示例:《漢書·王莽傳》記載“朱戶、納陛”的賞賜,顔師古注釋強調其隱蔽陛級的設計理念。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納陛是什麼意思

《納陛》是一個古代漢字詞彙,表示"納入宮廷"或"登上宮殿台階"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纟和阝。

纟是紡紗部首,有5畫;阝是阜部首,有5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納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宮廷禮儀。古代帝王在舉行重要的宴會或祭祀儀式時,會獻上美味佳肴供奉神明,并将菜肴擺放在宮殿台階上。

在繁體字中,《納陛》被寫作「納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納陛被寫作「納陛」。《康熙字典》中也有記載,古代的寫法為「納陛」。

例句

1. 皇帝在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時,供奉的美食都會納陛于寶殿之上。

2. 這位賓客一鞠躬,納陛登上宮殿台階,向皇帝獻上了禮物。

組詞

1. 納寵:接受寵愛

2. 納谏:接受忠告

3. 納涼:避暑消暑

近義詞

登上、拜訪、進入

反義詞

退出、離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