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設的意思、公設的詳細解釋
公設的解釋
[postulate] [邏輯或數學中] 公認為真、因而無需證明其為正确的陳述
詳細解釋
不需要證明就可以認為是真的假設,例如,由一點到另一點可以引一條直線。
詞語分解
- 公的解釋 公 ō 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國家,社會,大衆:公共。 * (社會整體的治安)。公衆。公民。公論(公衆的評論)。 讓大家知道:公開。
- 設的解釋 設 (設) è 布置,安排:設立。設置(a.設立;b.安裝)。設宴。 籌劃:設計。設法。 假使:假設。設或。設身處地。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公設”是數學、邏輯學等領域中的一個核心概念,通常指在某一理論體系中作為邏輯起點的基本假設,無需證明而被直接接受。它與“公理”密切相關,但兩者在曆史用法和語境中存在細微差異。
1. 定義與核心特征
- 公設(Postulate)特指某一學科(如幾何學)中構建理論的基礎命題,強調其在該領域内的“專用性”。例如,歐幾裡得幾何的五條公設是幾何推理的起點。
- 公理(Axiom)則更廣義,指所有科學領域共同接受的普遍原則(如“等量加等量結果相等”)。現代數學中,兩者的界限逐漸模糊,常被混用。
2. 曆史背景與經典例子
- 歐幾裡得公設:在《幾何原本》中,前四條公設描述幾何作圖的基本規則(如“兩點可連一直線”),而第五公設(平行公設)因複雜性引發争議,最終催生了非歐幾何。
- 非歐幾何的突破:通過修改第五公設(如假設“過直線外一點有無數條平行線”),數學家構建了雙曲幾何等新體系,展現了公設對理論框架的決定性作用。
3. 公設與公理的區别
- 傳統觀點:公設針對特定學科(如幾何),公理更具普遍性。
- 現代觀點:兩者均表示無需證明的初始命題,區别趨于消失。例如,在公理化集合論中,“公理”一詞更常用。
4. 作用與意義
- 邏輯基礎:公設為理論提供自洽的起點,所有定理均由其推導。
- 體系多樣性:選擇不同的公設可能構建完全不同的理論(如歐氏幾何 vs. 非歐幾何)。
其他語境中的用法
- 法律或制度:偶見“公設辯護人”等術語,指由政府設立的公益法律職位,但與數學中的含義無關。
若需進一步探讨公設的具體應用(如數學、哲學),可提供更針對性的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設
公設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公”和“設”兩個字組成。
“公”的部首是“八”,總筆畫數為4;“設”的部首是“言”,總筆畫數為11。
詞源
“公設”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意為公共假設或者公認的設定。
繁體
在繁體字中,“公設”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不過,“公設”這個詞的寫法在古時候與現代基本上沒有太大區别。
例句
1. 在讨論問題時,我們可以先作出一些公設,然後進行推理。
2. 這個理論是基于一個公設的前提。
組詞
公設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多個詞語,例如:
公設規定、公設條件、公設理論。
近義詞
與“公設”相關的近義詞包括:假設、設定、設想。
反義詞
與“公設”相反的詞為:事實、實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