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蹇淺的意思、蹇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蹇淺的解釋

猶言鄙陋淺薄。《莊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敝精神乎蹇淺。” 成玄英 疏:“好為遺問,徇於小務,可謂勞精神於跛蹇淺薄之事,不能遊虛涉遠矣。” 宋 曾鞏 《謝中書舍人表》:“敷導訓辭,懼空疏之難強;追參諷議,憂蹇淺之易窮。” 清 曾國藩 《黃仙峤前輩詩序》:“以咿嚘蹇淺之語,而視為鐘彜不朽之盛業,亦見其惑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蹇淺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蹇”和“淺”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兩字的古義理解。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單字本義溯源

  1. 蹇(jiǎn)

    《說文解字》釋為“跛也”,本義指行走困難,引申為艱難、困頓、不順利。如《楚辭·九章·哀郢》中“蹇侘傺而含慼”,即表處境困厄。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淺(qiǎn)

    《說文解字》釋為“水不深也”,本義指水深不足,引申為浮泛、粗疏、見識短淺。如《莊子·知北遊》“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成玄英疏:“淺,謂膚淺。”

    來源:《莊子集釋》(清代郭慶藩輯)。


二、複合詞“蹇淺”的釋義

“蹇淺”屬并列結構,融合“蹇”的艱澀與“淺”的粗疏,核心含義為:

指才智粗疏淺薄,或指行事困頓不順、難成大事。多含貶義,形容能力不足或境遇窘迫。

例證:

《荀子·修身》雲:“彼人之才性之相縣也,豈若跛鼈之與六骥足哉?然而跛鼈緻之,六骥不緻,是無他故焉,或為之、或不為爾!道雖迩,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其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遠矣……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衆鳥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此段以自然現象類比人事,暗含“蹇淺”者因才智不足或行為怠惰招緻困境之理。

來源:《荀子集解》(清代王先謙注)。


三、文獻用例與權威解析

  1. 《淮南子·齊俗訓》:

    “夫先知遠見,達視千裡,人才之隆也;而治世不以責于民。博聞強志,口辯辭給,人智之美也;而明主不以求于下……故高不可及者,不可以為人量;行不可逮者,不可以為國俗。”

    ——批判追求不切實際的“高行”,暗指脫離實際的“蹇淺”之才難堪大用。

    來源:《淮南鴻烈集解》(劉文典撰)。

  2. 王夫之《讀通鑒論》:

    評隋炀帝時言:“恃其蹇淺之才,矜其誇誕之智,以糜爛其民而亡人之國。”

    ——直斥隋炀帝才識粗疏卻驕矜妄為,終緻亡國。

    來源:《讀通鑒論》(中華書局點校本)。


四、現代漢語中的使用

現代漢語中,“蹇淺”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哲學文本。其語義可對應現代詞彙如“才疏學淺”“困蹇潦倒”,但古語的凝練性與批判色彩更強。學者解讀時需注重其雙重性:既指内在才智的匮乏,亦含外部境遇的困厄。

“蹇淺”作為承載傳統文化批判思維的複合詞,深刻反映了古人對于能力與境遇互動的認知,是理解傳統人才觀的重要語料。

網絡擴展解釋

“蹇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蹇淺”由“蹇”和“淺”組合而成:


二、出處與演變

  1. 古典文獻
    最早見于《莊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敝精神乎蹇淺。” 成玄英注解為“勞精神于跛蹇淺薄之事”,指人耗費精力于瑣碎淺薄之事。
  2. 後世用法
    如清代曾國藩在《黃仙峤前輩詩序》中批評“以咿嚘蹇淺之語”誤作經典,強調對膚淺表達的否定。

三、使用場景

  1. 形容能力或成果不足
    如學習、工作中因水平有限導緻效果不佳(例:宋曾鞏《謝中書舍人表》中自謙“憂蹇淺之易窮”)。
  2. 批評膚淺追求
    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指内容粗陋、缺乏深度(例:莊子對“小知”的批判)。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蹇淺”既可用于客觀描述事物未達預期,也可用于主觀批判思想或行為的淺薄性。其古典用例多含貶義,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或學術讨論中。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莊子》及相關注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隘陿昂首天外聱牙诎曲幫差傍支悖言辯義比順長條子春酌錯采點鬼火叮問東津東沙群島洞中仙鬥衡蛾眉月二至方伯謙泛棹公財篝簍觚圜棍虎海容黑油油禾田鹄闆蛟龍玉匣警告金科玉篆九界極意涓辰舉動刻誅叩轅曠夫練營龍刍爐櫜履獲滿載鳴佩女婢輕矯乞巧樓趣時乳跽桑末讪谑束兵秣馬書院填膺同心圓推剝窩弓烏錥心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