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膚及髓的意思、剝膚及髓的詳細解釋
剝膚及髓的解釋
喻盤剝深重。《新唐書·獨孤及傳》:“擁兵者第館亙街陌,奴婢厭酒肉,而貧人羸餓就役,剝膚及髓。”《天讨·豕韋之裔<普告漢人>》:“民生困苦,謂私派倍於官征,雜項浮於正額;分外誅求,入名賠補;種種朘刻,剝膚及髓。”
詞語分解
- 剝膚的解釋 語本《易·剝》:“剝牀以膚,切近災也。”謂災禍已迫其身。 唐 韓愈 《郓州溪堂詩序》:“剝膚椎髓,公私掃地赤立,新舊不相保持。”《明史·董基傳》:“設奸人竄其中,一旦緩急,外廷不得聞,宿衛不及備,此
- 髓的解釋 髓 ǐ 骨頭的空腔中像膠狀的東西:骨髓。精髓(喻精華)。 像骨髓的東西:脊髓。腦髓。延髓(後腦的一部分)。 植物莖的中心部分,由薄壁的細胞組成。 筆畫數:; 部首: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剝膚及髓”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ō fū jí suǐ,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比喻盤剝極其深重,形容剝削或壓迫的程度深入骨髓,極為殘酷。
- 字面含義可拆解為:剝開皮膚直達骨髓,強調程度之深。
2.出處與背景
- 源自《新唐書·獨孤及傳》:“擁兵者第館豆街陌,奴婢厭酒肉,而貧人羸餓就役,剝膚及髓。”
此句反映了唐代社會貧富懸殊、統治者對底層百姓的殘酷剝削。
3.用法與語境
- 詞性:貶義成語,常用作謂語、定語。
- 適用場景:多用于批判政治壓迫、經濟剝削或社會不公的現象。例如:“苛捐雜稅令民生困苦,剝膚及髓,百姓苦不堪言。”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剝床以膚(剝削直達肌膚,程度稍輕)。
- 反義詞:輕徭薄賦(指減輕賦稅和勞役)。
5.擴展信息
- 結構:補充式成語(後部分“及髓”補充說明“剝膚”的程度)。
- 例句參考:
“私派倍于官征,雜項浮于正額……種種朘刻,剝膚及髓。”(《天讨·豕韋之裔》)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曆史背景或使用案例,可查閱《新唐書》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剝膚及髓的詞是指徹底剝除外皮和内部骨髓,古代常用于描述剝離動物皮膚并取出最内部的骨髓以供食用。下面是對這個詞的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詞義:剝膚及髓的意思是将外皮和骨髓完全剝離或取出。
拆分部首和筆畫:剝膚及髓這個詞的部首是⺾(肉)和骨(骨),筆畫數分别為5和7。
來源:剝膚及髓是一個成語,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飲食文化。在古代,常将動物完全剝去皮膚,并取出最内部的骨髓,以供食用。這個詞也常用于形容做事徹底、不留餘地的意思。
繁體寫法:剝膚及髓。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的漢字寫法常常有一些變體。關于剝膚及髓的古代寫法,需要參考曆史文獻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例句:他剝膚及髓地分析了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的困惑。
組詞:剝皮、取髓、剖析
近義詞:剝皮、剝除外皮
反義詞:保留外皮、保留骨髓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您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