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在木闆上的記事符號。《廣西壯族文學·壯漢文學交流》:“在很古的時候,壯族就有了自己的‘木刻符契’。”
“木刻符契”是一個源自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刻在木闆上的記事符號,主要用于古代壯族社會記錄重要信息或契約。這種符號通過雕刻方式呈現,兼具實用性和文化象征意義。
根據《廣西壯族文學·壯漢文學交流》記載,壯族在遠古時期已使用“木刻符契”作為信息傳遞和契約憑證的工具。這一形式體現了壯族先民在沒有成熟文字體系時,通過符號化雕刻實現社會溝通的智慧。
現代語境中,該詞被引申為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默契或心意相通。例如:
關于壯族使用木刻符契的記載,可進一步查閱《廣西壯族文學》相關章節,或通過漢典等工具書核實原始釋義。
《木刻符契》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木”、“刻”和“符契”。
下面是對這三個漢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木刻符契》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蔔筮文獻中。在古代,人們常常在木材或竹片上刻寫各種符號和符咒,以進行占卜或驅邪等儀式。這些刻有符號的木材或竹片即被稱為“木刻符契”。
在繁體字中,《木刻符契》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在古代,“符契”的寫法為“符契”,“木”和“刻”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
下面是一些例句,以幫助更好理解《木刻符契》:
與“木刻符契”相關的一些組詞有:“木刻藝術”、“符咒”和“契約”。
近義詞可以是“木刻符印”或“木刻令”。
反義詞可以是“紙上談兵”或“空談之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