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狷狹。《宋書·劉湛傳》:“ 義恭 性甚狷隘,年又漸長,欲專政事,每為 湛 所裁,主佐之間,嫌隙遂構。” 宋 司馬光 《龔君賓論》:“﹝ 伯夷 、 叔齊 ﹞不食 周 粟而餓死,狷隘如此, 仲尼 猶稱之曰仁,以為不殞其節而已。” 明 李贽 《高潔說》:“餘性好潔,好潔則狷隘而不能容。” 清 戴名世 《<徐贻孫遺稿>序》:“ 貽孫 性狷隘,不能容物,而文亦似之。”
“狷隘”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uàn ài,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狷隘”意為性格急躁、心胸狹窄,常指人固執己見、缺乏包容性,強調因過于堅持自我原則而難以接納他人觀點或行為。
其近義詞為“狷狹”,反義詞可理解為“豁達”“寬容”。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用法或例句,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狷隘》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這個詞語的意思是指心胸狹窄、情緒不寬泛、不開放,往往形容一個人過于拘謹、固執,缺乏寬容和包容心。
《狷隘》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
其中,狷的拼音為juàn,隘的拼音為ài。
狷的筆畫數為7劃,隘的筆畫數為11劃。
《狷隘》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論語·子罕第十九》:“無狷介之志。”狷始見于《說文解字》,意為狹窄,指有限度。隘是狹窄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狷的寫法為「獧」,隘的寫法為「隄」。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所不同。《康熙字典》中所收錄的《狷隘》的字形與現代稍有差異,狷字的寫法為「狷」,隘字的寫法為「隘」。
1. 他的思想狷隘,不肯接受其他人的意見。
2. 她的性格狷隘,很難和人建立深入的友誼。
3. 他的觀點狷隘,無法看到問題的多個角度。
與《狷隘》相關的組詞有:
與《狷隘》相近義的詞有:偏狹、拘謹、堅持己見。
與《狷隘》相反義的詞有:心胸開闊、寬容、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