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嫉忌的意思、嫉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嫉忌的解釋

猶妒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苗生》:“然嫉忌者易服而斃,則知 苗 亦無心者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嫉忌(jí jì)是漢語複合詞,由“嫉”與“忌”兩個語素構成,核心含義指因他人優于自己而産生怨恨與妒忌的心理狀态。其釋義及用法分析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嫉”本義為憎恨(《說文解字·女部》:“嫉,妒也。”),“忌”意為猜忌、畏懼(《說文解字·心部》:“忌,憎惡也”)。合成後強調對他人優勢的雙重負面情緒:既含妒羨,亦含敵意。

    例: “性多嫉忌,權寵漸衰。”(《南史·後妃傳》)

  2. 情感層級

    較單用“妒忌”程度更深,常隱含攻擊性傾向。如《離騷》:“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賢為嫉,害色為妒。”可見其涵蓋對才能、地位、外貌等多維度的排斥心理。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定義為:“因别人勝過自己而忌恨。” 強調比較心理引發的惡意(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4)。

    例證引用: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為:“嫉妒和猜忌。” 突出情感複合性(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2450-8)。


三、近義詞辨析

詞語 側重 情感強度 行為傾向
嫉忌 妒恨+猜疑 ★★★★ 可能主動攻擊
妒忌 羨慕+不甘 ★★★ 多停留于情緒
羨慕 向往+欣賞 ★★ 無負面行為

四、經典用例

  1. 古代文獻

    《荀子·大略》:“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人不至。” 反映嫉忌對社會關系的破壞性。

  2. 現代語境

    如:“他對同事的晉升心懷嫉忌,散布不實謠言。” 體現由心理到行為的惡化過程。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23.
  3.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2013(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嫉忌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í jì(部分資料标注為 jī jì,但更權威的拼音标注為jí jì),其核心含義為對他人長處或優勢産生怨恨,并希望自己具備同等特質。以下是綜合權威資料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概念:因他人優于自己而産生負面情緒,包含怨恨與攀比心理()。
  2. 情感特征:不同于單純的羨慕,帶有更強烈的排斥性和競争性()。

二、出處與經典用例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類别 詞語示例 情感強度對比
近義詞 妒忌、忌妒、嫉妒、憎惡 嫉忌≈妒忌>忌妒>嫉妒
反義詞 羨慕、贊佩、欣賞 正向情感,無競争性

四、與“妒忌”的異同

維度 嫉忌 妒忌
側重點 強調對他人優勢的排斥與攀比 更突出因比較産生的怨恨情緒
用法 文學色彩較濃 現代口語和書面語通用
例證 “嫉忌者易服而斃”(古典) “兄弟間引起妒忌”(現代)

五、現代應用建議

  1. 寫作場景:適合用于刻畫人物複雜心理,尤其在文學創作中()。
  2. 日常溝通:因語義較強烈,建議根據語境選擇“嫉妒”“羨慕”等替代詞()。

如需更全面例句或曆史演變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聊齋志異》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阿癐癐卑子辯女鼻坳常數乘黃懲膺疇騎慈武翠被吊膽提心雕鎸販買礬石分座府廷剛毅木讷工農業刮言桂兔圭組悍逆漢文河伯從事胡言漢語角亢鹿埵落不是拏鬥女國排除萬難強将手下無弱兵青樓楚館岐念親吏栖蝸三桑森蕭省事神魂蕩揚詩壘師令收存殊形詭狀殊緻同歸團旗土壃王徐應劉王楊盧駱委派文義無際香妃鄉裡迓鼓香腮像意顯號險象心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