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說的意思、末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說的解釋

膚淺無本之說。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書》:“至於好事者遂以為超 孔 越 老 ,唯此為貴,斯未能求立言之本,而眩惑於末説者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若其永背空談,翻為末説,若始終相扶,可循教而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末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膚淺無本之說
    這是該詞的核心含義,指缺乏根本依據或深度的言論。例如南朝宋何承天在《答宗居士書》中提到“眩惑於末説”,即批評将次要觀點誤認為根本主張的現象。

  2. 詞源與古籍引用

    • “末”原指樹梢(《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木上曰末”),引申為次要、末端;
    • “說”指言論或主張。
      組合後“末說”強調非本質的、表面的觀點,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學術或思想流派的批判。

二、其他可能的引申義

部分現代資料(如)提到“末說”可表示“最後階段的決定性言論”,例如在事件末尾表達重要意見或改變決定。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建議參考高權威來源(如、)獲取更完整的古籍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末說

末說(mò shuō)這個詞在漢語中意為“最後的話,最終的結論”。下面是關于末說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末說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13。

來源

末說一詞最早出現在《宋史·卷299·魏了翁傳》中。據考證,末說一詞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唐代,是唐代文人魏了翁所創造的。

繁體

末說的繁體字為「末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末”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有的寫作“黙”,有的寫作“黙”,都是指末尾、最後之意。

例句

1. 在這部小說的末說中,作者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

2. 在論壇上,發帖者在帖子的末說部分表示了自己的個人觀點。

組詞

末日、說服、開說、言說。

近義詞

總結、結論、定論。

反義詞

開場、開頭、引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