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居父喪時孝子所用的竹杖。《禮記·喪服小記》:“苴杖,竹也;削杖,桐也。”《禮記·問喪》:“或問曰:杖者何也?曰:竹、桐一也。故為父苴杖,苴杖,竹也。為母削杖,削杖,桐也。”《荀子·禮論》:“齊衰苴杖,居廬食粥,席薪枕塊,所以為至痛飾也。” 楊倞 注:“苴杖,謂以苴惡色竹為之杖。”
(2).指父喪。《舊五代史·晉書·尹玉羽傳》:“會有苴杖之喪,累歲羸疾,冬不釋菅屨,期不變倚廬。”
“苴杖”是古代喪禮中的專用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苴杖是居父喪期間孝子手持的竹杖,材質為未經修整的粗竹,表面保留竹節和粗糙紋理,象征哀痛至極、無心修飾。根據《禮記·喪服小記》記載:“苴杖,竹也;削杖,桐也”,說明父喪用竹制苴杖,母喪則用桐木削杖(削杖),兩者材質不同以區分喪禮等級。荀子在《禮論》中提到“齊衰苴杖”,進一步印證其與重喪禮制的關系。
苴杖亦可引申為父喪的象征。例如《舊五代史·尹玉羽傳》記載“會有苴杖之喪”,即以“苴杖”指代父親去世,強調守喪期間的哀痛與禮制約束。
苴杖既是古代喪禮中具象的竹制器物,又承載着“父喪”的抽象文化含義,反映了傳統禮制對喪葬儀式的嚴格規範。如需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禮記》相關篇章或曆代史書中的喪禮記載。
苴杖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用苴布或者苎麻編制的杖子。
苴杖的部首是艸(草字頭),筆畫數為9畫。
苴杖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苴”指的是苴布。“杖”則是指棍狀物體。由于苎麻纖維柔韌,制作的苴布杖用來打擊人體,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因此被用作刑訊工具。
在繁體字中,苴杖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苴杖的寫法如下:
苴:⺿、艸,共10畫
杖:木、爿,共7畫
1. 他因調皮搗蛋,被父親罰跪在地上,拿苴杖打了幾下。
2. 在古代,苴杖常被用作刑訊工具,用來體罰罪犯。
苴杖的常見組詞:
苴布、苴袋、杖頭、杖鞭、鞭杖等
苴杖的近義詞:
藤杖、棍子、棒子、樹枝等
苴杖的反義詞:
絨球、軟糖、抱枕、絨毛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