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失的意思、末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失的解釋

指衰世違反禮儀的行為。《禮記·檀弓上》:“小斂之奠在西方, 魯 禮之末失也。” 鄭玄 注:“末世失禮之為。” 孔穎達 疏:“依禮,小斂之奠設於東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末失"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詞典的釋義,其核心意思如下:

末失 (mò shī)

  1. 基本釋義:

    • 細微的過失;小的過錯或失誤。 這是最核心的含義。
    •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均收錄此詞條,釋義指向微小的差錯或疏漏。
  2. 字義分解與引申:

    • 末: 本義指樹梢,引申為末端、微小、不重要、非根本的事物。在此詞中強調過失的輕微性、非原則性。
    • 失: 指過失、錯誤、失誤。
    • 組合義: “末”修飾“失”,強調這是一種程度較輕、性質不嚴重的過錯,區别于重大的、根本性的錯誤(“大過”或“本失”)。
  3. 語境與應用:

    • 常用于古代文獻或較為典雅的書面語中,形容那些不影響大局、非故意或情有可原的小錯誤。
    • 例如,在評價人物或事件時,可能會說“雖有末失,然無傷大雅”或“此乃末失,不必苛責”,意指雖有小的瑕疵,但整體是好的或可以原諒的。
    • 其反義詞可理解為“大過”、“巨謬”等表示嚴重錯誤的詞。

“末失”意指細微的、非根本性的過失或差錯。它強調錯誤的程度較輕,性質不嚴重,常出現在古典或正式語境中。理解此詞的關鍵在于把握“末”所表達的“微小、次要”的含義對“失”的限定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末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出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基本釋義

“末失”指衰世時期違反禮儀的行為,常用于描述禮制崩壞的社會狀态。該詞由“末”(末世、末期)與“失”(失禮)組合而成,強調亂世對傳統禮法的背離。


出處與典籍

  1. 《禮記·檀弓上》記載:“小斂之奠在西方,魯禮之末失也。”
    • 鄭玄注釋為“末世失禮之為”,指出這是對禮制的末世化曲解。
    • 孔穎達疏進一步說明:“依禮,小斂之奠設于東方”,即魯國在喪禮中将祭品置于西方的做法違背了正統禮制。

擴展解釋


使用提示

該詞屬于古漢語範疇,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文獻研究或曆史讨論。如需查閱更多例句或相關詞彙,可參考《禮記》原文及曆代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愛國一家敗缺阪泉庇蔭裁撤層壁辭見班錯疊點視點戲低頭耷腦地心發明者訪索佛氏服務幹才敢死槁書挂軸後援黃驢還珠買椟恢偉胡越家産簡定驚戄景星慶雲量程列卿流灌嵂崒滿員沒轍命濁疲頓千秋萬歲且況輕靈起繇人客冗穢山重水複勝異傥傥天筭填盈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貼送題免停泊腿事兔死凫舉歪好王居無慚賢義枭禽信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