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信臣的意思、信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信臣的解釋

(1).忠誠可靠之臣。《左傳·宣公十五年》:“寡君有信臣,下臣獲考死,又何求?” 唐 柳宗元 《與顧十郎書》:“賴 中山 劉禹錫 等,遑遑惕憂,無日不在信臣之門,以務白大德。” 明 陳子龍 《通敵實出權宜疏》:“如 唐 人用 回紇 之師,事誠有之,然必中國有信臣精卒,如 李 、 郭 之将, 朔方 、 隴右 之兵,而後可。”

(2).使臣,使者。《韓非子·十過》:“王其趣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币。”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天子為之發信臣,封密詔,官馳吏奔,往返萬餘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信臣"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分層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及《辭源》(修訂本)的釋義,其核心含義可分為兩個方向:

一、忠誠可靠之臣

該義項源自漢代典籍,特指君主倚重的賢良輔佐者。《漢書·賈誼傳》記載:"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此處"信臣"與"精卒"并列,強調臣子忠誠與軍隊精銳對國家的重要性。唐代顔師古注疏時釋為"忠信之臣",凸顯其品德特質。

二、傳遞信息之使臣

在戰國至秦漢文獻中,"信臣"亦可指承擔外交或情報傳遞職責的使者。《史記·韓世家》載:"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币",此處指韓國派遣攜帶重禮的外交使節遊說諸侯。清代考據學家王念孫在《讀書雜志》中分析此用法時,指出"信"通"訊",故"信臣"即傳達訊息的專職人員。

這兩個義項的演變軌迹體現了古代政治制度的變遷:漢代強化忠君思想使第一義項成為主流,而戰國縱橫家時代的外交需求則催生了第二義項。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信臣”一詞在古籍和現代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忠誠可靠之臣
    指被君主信任且恪守職責的臣子,強調品德上的忠誠與能力上的可靠。例如《左傳·宣公十五年》提到“寡君有信臣”,即指國君擁有值得信賴的臣屬。

  2. 使臣或使者
    古代文獻中,“信臣”也指代執行特殊任務的使者,如《韓非子·十過》中“王其趣發信臣”,即派遣可信的使臣攜帶重禮出使。


二、文獻例證與延伸解讀

  1. 曆史典籍中的運用

    • 《過秦論》中“信臣精卒”一句,結合上下文,“信臣”與“良将”形成文武對應,指代受朝廷重用的可靠文臣,負責監察或行政要務。
    • 唐代柳宗元《與顧十郎書》以“信臣”形容品德高尚的官員,體現其社會責任感。
  2. 現代語義擴展
    當代語境中,“信臣”可引申為對組織或領導者忠誠、盡職的核心成員,如企業高管或團隊骨幹。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左傳》《韓非子》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嗌嘔按鷹八都魯百不咋豹祠備取秉操糙漆臣人赤珠電拔抵近射擊對弈炖煌芬尼運動分務告往知來寡獨光地光燭華诩慧美奬飾見上帝雞西市聚少成多刊職克蕩空自闚園浪酒閑茶老婆禅燎祡鸾俦銮躅輪運螺距南巢男女平等排洩配演謙撝情故豈維容輝山核桃差着一槅兒生稼聖運氏號說梅止渴儵儵泗上素裡沓舌停當統治階級未售五峰先生髇兒燮理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