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信臣的意思、信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信臣的解釋

(1).忠誠可靠之臣。《左傳·宣公十五年》:“寡君有信臣,下臣獲考死,又何求?” 唐 柳宗元 《與顧十郎書》:“賴 中山 劉禹錫 等,遑遑惕憂,無日不在信臣之門,以務白大德。” 明 陳子龍 《通敵實出權宜疏》:“如 唐 人用 回紇 之師,事誠有之,然必中國有信臣精卒,如 李 、 郭 之将, 朔方 、 隴右 之兵,而後可。”

(2).使臣,使者。《韓非子·十過》:“王其趣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币。”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天子為之發信臣,封密詔,官馳吏奔,往返萬餘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信臣”一詞在古籍和現代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忠誠可靠之臣
    指被君主信任且恪守職責的臣子,強調品德上的忠誠與能力上的可靠。例如《左傳·宣公十五年》提到“寡君有信臣”,即指國君擁有值得信賴的臣屬。

  2. 使臣或使者
    古代文獻中,“信臣”也指代執行特殊任務的使者,如《韓非子·十過》中“王其趣發信臣”,即派遣可信的使臣攜帶重禮出使。


二、文獻例證與延伸解讀

  1. 曆史典籍中的運用

    • 《過秦論》中“信臣精卒”一句,結合上下文,“信臣”與“良将”形成文武對應,指代受朝廷重用的可靠文臣,負責監察或行政要務。
    • 唐代柳宗元《與顧十郎書》以“信臣”形容品德高尚的官員,體現其社會責任感。
  2. 現代語義擴展
    當代語境中,“信臣”可引申為對組織或領導者忠誠、盡職的核心成員,如企業高管或團隊骨幹。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左傳》《韓非子》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信臣是什麼意思

《信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忠誠的臣子或忠心耿耿的謀士。表示對國家、皇帝或主君忠誠無二,毫不猶豫地奉獻一切。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信臣》的拆分部首是“言”和“臣”,分别位于上下兩個位置。其中,“言”是右上方的部首,意味着與語言相關;而“臣”則位于底部,表示與政治、朝廷有關。該字由9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信臣》是一個古漢字詞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在現代漢字中,仍然使用這個詞語,沒有特定的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信臣》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臣字的左部通常寫成“卩”,與現代漢字寫法中的“亻”有所區别,表示臣子的身份和地位。

例句

1. 曹操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信臣,其忠誠深得劉備的信任。

2. 老将軍張九齡一生以忠誠為信臣,戰功赫赫。

3. 這位國王非常器重他的信臣,并賞識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

組詞

類似意義的組詞有:忠臣、忠誠、忠貞、耿直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忠誠、忠厚、忠心、忠貞等。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奸臣、謀臣、叛臣、貪心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