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訪。 晉 葛洪 《抱樸子·登涉》:“今論其較略,想好事者欲入山行,當訪索知之者,亦終不乏於世也。”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一:“因呼一僕,同 吳 以元價往贖,且戒苟以轉售,即不須訪索,果以弊惡猶存,乃贖以歸。” 明 宋濂 《元故湛淵先生白公墓銘》:“拾遺珠,待其人訪索,審而還之。”
訪索是由“訪”與“索”兩個語素構成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為通過探問、查訪以尋求或獲取信息、事物。以下是具體解析:
訪(訪)
來源:《說文解字注》卷三·言部
索
來源:《說文解字》卷六·糸部
“訪索”屬同義複合詞,強調通過主動探問與系統搜尋相結合的方式獲取目标,常見于以下場景:
《漢語大詞典》
訪求;探訪尋求。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1993年)第11卷,第27頁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通過探問、查訪以尋找(人或事物)。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宋史·藝文志》載“遣使訪索遺書”,指官方搜集散佚典籍。
田野調查中“訪索口述史料”,指通過訪談搜集口頭傳統。
該詞屬書面語,多用于學術、公文或正式叙述,日常口語中常以“查找”“搜集”替代。其權威性源于對“系統性探尋”的強調,適用于需嚴謹考據的場景。
“訪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訪索”由“訪”(尋找、探訪)和“索”(搜索、尋求)組合而成,核心含義為尋訪、探索,強調通過主動調查或探求來獲取答案或解決問題。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抱樸子》《墨莊漫錄》等文獻原文。
半千貶裁褊窄砭灼并驅争先曹娥長恨歌撦拽充廬崇深籌募創意垂亡初級學院逴優登邁犯惡費思風邪缸盆拐彎抹角故臣貴祿鼓破衆人捶還如皇經花托徽芳虎溪奬題佳味疾霆不暇掩目霁霧決流厥陰連三接二留中密集玟琁掊攻奇道虬牀肉質果贍地沙三深莽審聲沈痛暑寒順治束竹條祈王冠亹煥向日葵先師廟小額小陽春鸮張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