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索的意思、訪索的詳細解釋
訪索的解釋
尋訪。 晉 葛洪 《抱樸子·登涉》:“今論其較略,想好事者欲入山行,當訪索知之者,亦終不乏於世也。”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一:“因呼一僕,同 吳 以元價往贖,且戒苟以轉售,即不須訪索,果以弊惡猶存,乃贖以歸。” 明 宋濂 《元故湛淵先生白公墓銘》:“拾遺珠,待其人訪索,審而還之。”
詞語分解
- 訪的解釋 訪 (訪) ǎ 向人詢問,調查:訪求(探訪尋求)。訪員(記者)。搜奇訪古。 探問,看望:訪視。訪問。訪晤(探訪會晤)。探親訪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索的解釋 索 ǒ 大繩子或大鍊子:索子。索道。鋼索。絞索。線索。 搜尋,尋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讨取,要:索還。索求。索取。勒索。 盡,毫無:索然無味。 單獨:離群索居。 姓。 筆畫數:; 部首:糸;
網絡擴展解釋
“訪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訪索”由“訪”(尋找、探訪)和“索”(搜索、尋求)組合而成,核心含義為尋訪、探索,強調通過主動調查或探求來獲取答案或解決問題。
二、詳細解釋
- 古代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葛洪《抱樸子·登涉》:“當訪索知之者”,指入山前需尋訪有經驗的人。明代宋濂在墓志銘中亦用“訪索”描述歸還失物前的尋主過程。
- 現代延伸
除字面意義的“尋訪”,還可引申為對知識、真相的深入探究,如學術研究或疑難問題的解決。
三、使用場景
- 實際尋物/尋人:如“訪索失主”“訪索古籍”。
- 抽象探索:如“訪索真理”“訪索曆史脈絡”。
- 文學與學術:常見于文獻研究或考據類文本中。
四、詞語構成
- 訪:側重主動探問(如訪問、采訪)。
- 索:強調系統性搜尋(如索引、探索)。
五、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尋訪、探求、搜求。
- 特點:“訪索”更突出“有目标地綜合運用詢問與搜索手段”,與單純“尋找”相比更具目的性和方法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抱樸子》《墨莊漫錄》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訪索(fǎng suǒ)是一個常用的中文詞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讠”和“索”。“讠”表示“言語”,而“索”表示“搜尋”或“追求”。所以,“訪索”的意思是通過交流和探索,在尋求答案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和追求。
從筆畫角度來看,“訪”字由8畫組成,而“索”字則由10畫組成。這兩個字的筆畫較多,需要一定的練習和記憶。
關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訪索”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的含義仍然是相同的。經過曆史的演變和發展,“訪索”逐漸成為現代漢語中非常常用的詞彙。
此外,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中相同,都是“訪索”。
接下來,我們給出幾個例句來幫助更好理解這個詞的用法:
1. 他經常訪索知識,以拓寬自己的眼界。
2. 在人際關系中,訪索對方的真實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3. 作為研究員,她不斷訪索新的發現,推動科學的進步。
在這個詞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訪問”(fǎng wèn)表示通過交流和尋求,與某人或某地進行交流或了解;“搜索”(sōu suǒ)表示通過系統地搜尋來尋找特定的信息或對象。
關于近義詞,可以使用“探尋”、“探索”或“尋找”等詞彙來替換“訪索”。這些詞彙都表示通過探究和搜尋,來獲得更多的信息或解決問題。
而反義詞方面,可以使用“固守”、“順從”或“苟同”來表示與“訪索”相對的意思。這些詞彙表示保守、不求變革或不追求新的知識和答案。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以上解釋和例子,希望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訪索”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