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擒獲斬首。禽,同“ 擒 ”。《南齊書·氐傳》:“﹝ 範柏年 ﹞今已梟禽, 烏奴 頻被摧破,計其餘燼,行自消夷。”
“枭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指“擒獲并斬首”。其中“禽”為通假字,同“擒”,表示捕獲;“枭”則有斬首懸首示衆的含義。
字義拆解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齊書·氐傳》:“範柏年今已枭禽,烏奴頻被摧破,計其餘燼,行自消夷。” 這裡描述的是南北朝時期對叛将範柏年擒獲并處決的史實。
現代使用
此詞屬于古代軍事或刑律術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籍注解場景。
需注意:部分網絡釋義(如)将“枭禽”拆解為“鳥類”屬于錯誤解讀,實際應結合上下文理解為複合動詞。
枭禽是指猛禽類鳥類的一種統稱,是鳥類中的一大類。它們通常擁有尖銳的爪子和強壯的喙,以捕食其他小型動物為主。
枭禽的部首是⺡,分别為木和禽。其中,木表示跟植物有關的意思,禽則表示跟禽鳥有關。
枭的筆畫為9畫,禽的筆畫為7畫。
枭禽這個詞的來源于古代對猛禽的稱呼。枭的本義是指古代祭祀時放飛的猛禽,後來也用于指代猛禽類的鳥。
繁體字“枭禽”保持和簡體字一緻,依然寫作“枭禽”。
在古時候,枭可以寫作“梟”,禽可以寫作“禽、鳹”。
枭禽的組詞有:枭雄、禽獸、禽鳥、枭獍等。
1. 森林中的枭禽在夜晚狩獵。
2. 這種枭禽有銳利的視力和兇猛的爪子。
猛禽、掠食鳥、掠食者
鳥類、食草動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