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逆害的意思、逆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逆害的解釋

(1).氣逆而妨害。《後漢書·皇後紀下·順烈梁皇後》:“朕素有心下結氣,從閒以來,加以浮腫,逆害飲食,寖以沉困。”

(2).迕逆而加害尊長。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彼雖畜也,猶謂父焉,豈以艱辛,而興逆害?”《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莫言愚人,返生逆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逆害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法和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核心語義

由“逆”(違背、不順)與“害”(傷害、禍患)組合而成,本義指因違逆倫常或天道而招緻的傷害,強調行為與後果的雙重關聯性。如《孟子·離婁上》雲“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其中“不順”即隱含“逆害”之因。

二、典籍中的具體釋義

  1. 倫理層面的違背與傷害

    指對尊長(如父母、君主)的忤逆行為及由此引發的災禍。《說文解字注》釋“逆”為“迎也”,引申為“不順”;“害”釋為“傷也”,段玉裁注:“害者,妨也”。如《漢書·荊燕吳傳》載“逆害忠良”,指違背道義而加害于人。

  2. 自然規律的抵觸與災異

    用于描述人事違背天時導緻的災殃。《春秋繁露》提出“天人感應”,若逆四時之政則“害氣成災”,此語境下“逆害”指向違背自然法則的禍患。

三、引申與演變

唐宋後詞義擴展至泛指一切抵觸性破壞。如《朱子語類》論人性:“逆害天理處,便是惡”,此處已抽象化為對根本法則的違逆。現代漢語中雖罕用,但古文獻整理及方言中仍有留存,如閩南語保留“逆害父母”的俚語表達。


權威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順逆》
  3.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性理一》
  4.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逆害"詞條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逆害”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一、氣逆而妨害(醫學/生理層面)

指體内氣息逆亂導緻身體機能受阻。例如《後漢書·順烈梁皇後紀》中提到“逆害飲食”,描述因氣逆引發的消化問題。該用法多出現于古代醫學文獻,特指病理狀态下的生理功能障礙。

二、迕逆而加害尊長(倫理/行為層面)

指違背倫理綱常,對長輩或上級進行傷害。如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豈以艱辛,而興逆害”,敦煌變文亦用此義批評不孝行為。這種用法強調對傳統倫理秩序的破壞。

補充說明

個别資料(如)提出“逆來順受”的引申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衍生理解,建議以傳統釋義為主。


提示: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需深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8提及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矮人觀場白茫茫背義忘恩别坊币號缽頭廠房讒言朝向春秋筆錯文待業保險掉皮東奔西向斷見多壘渎武繁人縫工浮巧高峭管包黑秀赫咤虹蝀患處胡雁江漲剪江鹼蓬監視接着捐金抵璧絶種老虎竈曆亂黎玄緑褠履霜操眉語目笑面幕民憤千總沏疊輕眇取事尚佯膳飲生身神授壽禮桃核纨袴膏粱尾聲維生危危霧绡煙縠舞姿小微析圭擔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