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飼養蹇驢或驽馬。 宋 陸遊 《題村店壁》詩:“小市歠醨聊兀傲,長亭秣蹇得遲留。” 宋 陸遊 《贈湖上父老十八韻》:“願公領此意,秣蹇聊從容。”
“秣蹇”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字面含義
指“飼養蹇驢或驽馬”。其中:
引申比喻
部分詞典(如)将其歸類為成語,比喻人行動遲緩、處境艱難。例如:“他如今秣蹇難行,需靜待時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陸遊原詩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秣蹇是一個古代漢字,包含了兩個部首:禾(仿草頭)和足(走的象形)。其中禾部表示植物,足部表示走路。整個字共有12畫。
“秣蹇”這個詞來源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在古代,秣指給馬喂草,蹇指行走艱難。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馬行走困難或決策艱難,也可用來形容事情進行不順利。
在繁體中,秣蹇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秣蹇的形狀有所差異。秣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禾+犬,表示人們給馬喂草的形态;蹇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人+足,表示行走困難的樣子。
以下是例句:
1. 由于暴雨,道路積水嚴重,車輛行駛秣蹇。
2. 這個項目的推進步伐遇到了秣蹇,我們需要加快進度。
以下是組詞:
1. 蹇石(尖利的石頭,形容困難和危險)
2. 瘸蹇(行走困難或跛行)
以下是近義詞:
1. 艱難(困難)
2. 困頓(陷入困境)
以下是反義詞:
1. 順利(沒有困難)
2. 暢通(沒有阻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