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取歡心。 三國 魏 嵇康 《家誡》:“常人皆薄義而重利,今以自竭者,必有為而作,鬻貨徼歡,施而求報其俗人之所甘願,而君子之所大惡也。”
“徼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jiǎo huān(注音:ㄐㄧㄠˇ ㄏㄨㄢ),意為“博取歡心”。該詞常用于描述通過刻意行為或利益交換來讨好他人,隱含一定功利性。
出處與例句
最早見于三國時期嵇康的《家誡》:“常人皆薄義而重利,今以自竭者,必有為而作,鬻貨徼歡,施而求報其俗人之所甘願,而君子之所大惡也。”。文中批評了以物質利益(鬻貨)換取他人歡心的行為,并指出這是君子所厭惡的。
語境與情感色彩
該詞多用于貶義或中性語境,強調行為的刻意性與目的性。例如,在嵇康的引文中,“徼歡”與“施而求報”并列,凸顯了功利性動機。
相關詞彙
近義詞包括“阿谀”“讨好”,反義詞可參考“剛正不阿”。需注意,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混淆類似發音的詞彙(如“繳”“邀”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嵇康集》或相關古代漢語詞典。
《徼歡》是一個漢字詞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本義是指相互追求快樂的交談、互相逗樂。它可以指兩人之間的輕松愉快的交流,也可以指人與神仙之間的愉快互動。
《徼歡》由“彳”、“欠”、“歡”三個部首組成。
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徼歡》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見于《楚辭·離騷》等古代文學作品中。在古代,人們對往來仙界的想象和追求往往以徼歡的形式表達。
繁體字形為「徼歡」。
我們可以從繁體字「徼歡」的字形上看出古時的寫法,「徼」字的上部分原為「行」字的舊寫,表示行路前進的意思,下面的「彳」部表示走路的動作。而「歡」字的舊寫中,類似于兩個人疊在一起,展示了兩個人之間的互動關系。
1. 他們心靈相通,常常在花園裡徼歡。
2. 仙女與她的追隨者們在山間徼歡嬉戲,歡聲笑語連綿不斷。
和「徼歡」有關的組詞有:
1. 徼道:指通過山林、密林等道路行走。
2. 徼幸:指追求和神仙相遇、運氣好的願望。
和「徼歡」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嬉戲:指開心愉快地玩耍、遊戲。
2. 笑談:指開懷暢談,以輕松的方式交流。
和「徼歡」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憂愁:指心情沉重、不開心。
2. 憂心:表示擔憂、焦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