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徼歡的意思、徼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徼歡的解釋

博取歡心。 三國 魏 嵇康 《家誡》:“常人皆薄義而重利,今以自竭者,必有為而作,鬻貨徼歡,施而求報其俗人之所甘願,而君子之所大惡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徼歡”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當代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可從字義和文獻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徼”通“邀”,意為“求取、謀求”,“歡”指“歡心、喜悅”。組合後,“徼歡”表示通過迎合或讨好他人以獲取對方的歡心,帶有功利性目的。例如《左傳·成公十三年》中“寡人慝以徼福于周公、魯公”的“徼”即此用法(《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二、文獻例證

該詞可見于古代典籍,如清代學者王引之《經義述聞》提及“徼歡之事,君子不為”,強調正直之人不屑以谄媚求悅(來源:中華書局《經義述聞》校注本)。唐代李善注《文選》時亦用“徼”釋為“邀求”,印證其索取之義。

三、現代應用

當代語言環境中,“徼歡”多出現于文言研究或曆史文本解讀領域,日常口語已罕用。其近義詞包括“阿谀”“逢迎”,反義詞則有“耿直”“剛正”等(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徼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 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jiǎo huān(注音:ㄐㄧㄠˇ ㄏㄨㄢ),意為“博取歡心”。該詞常用于描述通過刻意行為或利益交換來讨好他人,隱含一定功利性。

  2. 出處與例句
    最早見于三國時期嵇康的《家誡》:“常人皆薄義而重利,今以自竭者,必有為而作,鬻貨徼歡,施而求報其俗人之所甘願,而君子之所大惡也。”。文中批評了以物質利益(鬻貨)換取他人歡心的行為,并指出這是君子所厭惡的。

  3. 語境與情感色彩
    該詞多用于貶義或中性語境,強調行為的刻意性與目的性。例如,在嵇康的引文中,“徼歡”與“施而求報”并列,凸顯了功利性動機。

  4. 相關詞彙
    近義詞包括“阿谀”“讨好”,反義詞可參考“剛正不阿”。需注意,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混淆類似發音的詞彙(如“繳”“邀”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嵇康集》或相關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薆昧保不住碧蘿春黜否村村勢勢寸介皴理大婚淡漠鄧蕭洞豁浮标負山高架車輛根深本固鞏峻櫃坊河清難俟何如魂庭儉以養廉賤勇家翁京味軍國軍令重如山衎衎兩街亂彈琴迷奪銘記不忘明倫堂蹑電鵬鲲庀材坡土倩俊奇拜輕機青木球子菊勸勵潤色繖子鹽聲比神區沈水食茶市買司失聽順職狧穅及米天宇鐵樹鐵樹開花文馬聞譽銜敕校釋細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