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精美而有花紋的絲織品。缟為未經染色之絹。《楚辭·招魂》:“纂組綺縞,結琦璜些。” 洪興祖 補注:“綺,文繒也;縞,音杲,素也,一曰細繒。”《後漢書·逸民傳·梁鴻》:“今乃衣綺縞,傅粉墨。豈 鴻 所願哉?”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三:“西北有織婦,綺縞何繽紛。”
(2).樹木名。《太平廣記》卷四一○引《神異經·绮缟樹實》:“東南荒中有邪木焉……一名綺縞。人見無葉,謂之綺縞。”
绮缟(qǐ gǎo)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绮”和“缟”兩個表示絲織品的名詞并列組成,特指兩類不同的精美絲織物。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本義:兩種絲織品的并稱
“绮”指有花紋或提花的絲織品,質地輕薄,色彩華美;“缟”指未經染色的精細白絹,質地細密,素雅光潔。兩者并稱時,泛指華美精細的絲織品,尤指古代齊地(今山東一帶)的特産。如《漢書·地理志下》記載齊地“織作冰纨、绮繡、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其中“绮繡”即包含绮、缟類織物。
引申義:華美服飾或絲織品的代稱
因“绮”與“缟”均為高檔衣料,故“绮缟”常代指華美的衣物或絲織品整體。如東漢服虔在《通俗文》中注解:“細绫謂之绮,白缯謂之缟”,明确區分了兩者的工藝特征。
語用特征
權威文獻參考:
示例文獻:
《後漢書·輿服志》載:“公侯九卿以下皆織成,采翠為毛,绮缟為裡。”此處“绮缟”指華貴衣物的襯裡材質。
“绮缟”核心指代古代華美精細的絲織品,兼具工藝分類與文化象征意義,是研究中國傳統紡織史與服飾文化的重要詞彙。
來源依據:
“绮缟”是漢語詞彙,拼音為qǐ gǎo,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精美有花紋的絲織品
樹木名
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形容華美織物,或借喻色彩絢麗的事物。例如:“晚霞如绮缟鋪陳天際。”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權威釋義,可參考《說文解字》《太平廣記》等文獻。
白身百戰把牢剝琢扒沙别來無恙常滿倉尺幅寸缣怆結當攔單價單帖東陵度曲峯穎感光片攻奪弓服怪谲規方濠濮間想賀廈賀問吼沫歡樂輝暎佳眷江郎才掩叫叫腳硬傑出灸頞軍谘衎賓看菜吃飯塊子老豆腐領頭馬蠲馬褲呢孟春貊澤清寒豈若權豎市寸石火風燈水硫黃疏屦說不來抒情遂性貪賄通和挽賃威械武尾鮮鱗小腳船亵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