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藻的意思、衮藻的詳細解釋
衮藻的解釋
衮衣上的藻飾。 晉 葛洪 《抱樸子·尚博》:“或雲小道不足觀,或雲廣博亂人思。而不識合錙銖可以齊重於山陵,聚百十可以緻數於億兆,羣色會而衮藻麗,衆音雜而韶濩和也。”
詞語分解
- 衮的解釋 衮 ǔ 古代君王等的禮服:衮服。衮衣。衮冕。華衮(色彩絢麗的官服)。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 藻的解釋 藻 ǎ 隱花植物的一大類,無根、莖、葉等部分的區别,有葉綠素可以自己制造養料,種類很多,海水和淡水裡都有,極少數可生活在陸地的陰濕地方:水藻。海藻。小球藻。藻類植物。 泛指生長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
專業解析
衮藻(gǔn zǎo)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典籍運用及象征意義三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義構成
“衮”指古代帝王或三公(最高官職)穿戴的繡有龍紋的禮服;“藻”本義為水草,引申為華美的紋飾或辭藻。二字組合後,原指帝王禮服上精美的紋飾,後衍生出雙重象征意義。
-
核心含義
- 帝王德行的彰顯:衮服紋飾象征統治者顯赫的功績與美德,如《尚書·益稷》載“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描述衮冕紋飾對應天道倫常。
- 文采與功業的并美:引申為文治武功的雙重輝煌,如唐代王勃《九成宮頌》以“衮藻”喻帝王“文章與禮樂同風,勳德共山河并壯”的盛世氣象。
二、文化象征與典籍用例
-
政治倫理符號
衮藻在禮制中代表“以紋載道”,《周禮·春官·司服》規定衮冕“享先王則服之”,其紋章系統(如日、月、星辰、山、龍等)暗喻帝王應具備的德行,成為儒家“君德合天”思想的視覺化表達。
-
文學經典中的升華
- 《文心雕龍·時序》:“逮孝武崇儒,潤色鴻業……禮樂争輝,辭藻競骛。”此處“藻”雖未與“衮”連用,但語境中“禮樂”(衮冕所代)與“辭藻”的并置,揭示了二者在文化叙事中的關聯性。
- 唐代诏令文書:常見“衮藻昭宣”“藻耀高翔”等表述,将帝王政績與文教繁榮并稱為“衮藻之盛”,如《全唐文》載玄宗時期褒獎詞臣诏書。
三、現代語義延伸
在當代漢語中,“衮藻”因生僻性較少使用,但作為文化符號仍見于兩類語境:
- 曆史研究:描述古代服飾制度時特指衮冕紋章,如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考據衮服“十二章紋”中藻紋的象征。
- 修辭借鑒:少數文史著作以“衮藻”代指兼具實質成就與審美價值的典範,如稱某學術成果“堪稱學林衮藻”。
權威參考來源:
- 字義解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第10卷“衮”“藻”條目。
- 禮制考據:《周禮注疏》(鄭玄注,賈公彥疏,中華書局影印本)。
- 典籍用例:《尚書正義》(孔穎達疏,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心雕龍譯注》(王運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服飾研究:《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從文著,商務印書館增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衮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禮服“衮衣”上的裝飾紋樣或藻飾,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 衮衣:古代帝王或上公的禮服,通常繡有龍紋等象征尊貴的圖案。
- 藻飾:原指服飾上的華美裝飾,後引申為文辭修飾。在“衮藻”中特指衮衣上的紋樣或裝飾元素。
二、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晉代葛洪《抱樸子·尚博》:“羣色會而衮藻麗,衆音雜而韶濩和。”此處以衮藻的華麗比喻學問廣博的益處。
- 現代釋義: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古代服飾的精緻裝飾,或借指尊貴事物的外在表現。
三、補充說明
- “藻”的關聯含義:單獨使用時,“藻”可指水生植物(如水藻)或文辭修飾(如“辭藻”),但在“衮藻”中僅與服飾裝飾相關。
- 文化意義:衮藻的紋樣設計常體現等級制度,如龍紋、日月星辰等圖案,是古代禮制的重要符號。
如需進一步了解衮衣的具體形制或藻飾類型,可參考《周禮》等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白殭編着佛龛滄涼抽抽趔趔椿齡祠正村野登樣點筆地秤底片封蔽服箱負陰抱陽告馨鼓扇氦氖激光器虹霓閣畫眉胡雛加價賤業交阯解恥經訓齎議卷簾格聚精會神苴杖空黃扣請款願拉包月列女傳利索砻鑄蒙騃蒙懂内勤能級扭角羚搦朽磨鈍庖廚黔驢青阙囚録囚殺三論宗三無坐處山脅社會學殊翁通夢退落無可比倫相安相受鮝魚向隅而泣席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