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盛冰的玉壺。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潔。語本《文選·鮑照〈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李周翰 注:“玉壺冰,取其絜浄也。” 唐 姚崇 《冰壺誡序》:“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清也……内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 明 孫梅錫 《琴心記·王孫作醵》:“官況托冰壺,友誼敦芳醑,數載夢中孤,今日樽前聚。” 清 陳夢雷 《贈秘書覺道弘五十韻》:“霜鍔揚輝耀,冰壺濯晶瑩。”
(2).借指月亮或月光。 唐 元稹 《獻荥陽公》詩:“冰壺通皓雪,綺樹眇晴煙。” 宋 楊萬裡 《中秋前二夕釣雪舟中靜坐》詩:“人間何處冰壺是,身在冰壺卻道非。” 元 馬緻遠 《青山淚》第三折:“正夕陽天闊暮江迷,倚晴空 楚 山疊翠,冰壺天上下,雲錦樹高低。” 明 陳所聞 《浪淘沙·中秋同皮元素泛月》曲:“秋色老梧桐,月滿遙空。畫橋百尺似飛虹。人向冰壺同載酒,細浪輕風。” 清 李基和 《戊寅中秋初度月下作》詩:“誰畫 雁門 今夜裡,山川别樣貯冰壺。”
冰壺是一個多義詞項,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古代器物名稱 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冰壺指"盛冰的玉壺",常見于唐宋文獻。唐代姚崇《冰壺誡》記載其"清潔之至,君子比德",古人以冰壺象征清廉正直的品格,如《佩文韻府》引宋代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該器物多用于夏季儲存冰塊或作為貴族禮儀用具,《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此義項時強調其材質多為玉質或陶瓷。
二、現代體育運動項目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定義,冰壺(Curling)是以隊為單位的冰上投擲性競技運動,運動員需在冰面上投擲花崗岩壺體,使其滑行至靶心區域。比賽策略包含"占位""進營"等專業術語,國際冰壺聯合會規定賽道長45.72米,每局雙方各投8個壺。2022年北京冬奧會官方資料顯示,這項源于16世紀蘇格蘭的運動,1998年成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兼具"冰上國際象棋"的戰術美譽。
該詞項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體器物到抽象文化符號,再擴展為現代專業術語的語言發展規律。其中品格象征義至今保留在"一片冰心""冰壺秋月"等成語中,而運動項目義已成為當代主流用法。
“冰壺”一詞有兩種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冰壺(Curling)是一項起源于蘇格蘭的冬季團隊競技運動,現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其核心是以隊為單位在冰面投擲花崗岩制冰壺,通過策略布局和團隊協作得分。主要特點如下:
定義與别稱
冰壺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因戰術複雜且需精密計算,常被比喻為“冰上國際象棋”。每隊4人(或混合雙人),通過投壺與掃冰控制冰壺軌迹,最終使冰壺停在靶心(營壘)附近得分。
曆史發展
器材與場地
運動特點
結合力量、技巧與戰術,需通過掃冰(用冰刷摩擦冰面)改變冰壺滑行速度和方向,考驗團隊配合與實時決策能力。
“冰壺”在古漢語中象征高潔品德或代指月亮,如唐代姚崇《冰壺誡》以“冰清玉潤”喻清廉。此含義多用于詩文,與現代運動無關。
若需進一步了解冰壺比賽規則或曆史細節,可參考官方賽事說明或權威體育資料。
拔茅編隊采捃觇察重唱充澤出入神鬼出頭棒子翠燭黨塾丹旗典常棟材獨攬大權鄂棣恩勤餌名釣祿封豨修蛇膏身觀美股肱郡龜龍鱗鳳龜逆還形燭號訴紅澄澄嫁母角歌驕熙介介然解雨窘乏九日鵑嗁局笮空群魁摧聯韻黧脆離絕柳折花殘留顔邏士煤房邈真明喆鬧魔粘皮帶骨清天商法深隍食忌死而不朽私肥蘇摩遮縮重踏曲僞意枭狐筱簵之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