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矜饬的意思、矜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矜饬的解釋

端莊嚴整。 漢 應劭 《風俗通·愆禮·山陽太守汝南薛恭祖》:“何有死喪之感,終始永絶,而曾無惻容,當内崩傷,外自矜飭,此為矯情,僞之至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矜饬”是一個古雅且富有表現力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儀态、舉止或品性。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

  1. 字義分解與核心内涵:

    • 矜:本義指矛柄,引申為莊重、自持、慎重、不苟且。含有自尊、自愛、保持尊嚴之意。《說文解字》釋“矜”為“矛柄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凡矜持、矜莊字當作此”。
    • 饬:同“敕”,本義為告誡、命令,引申為整頓、整治、謹慎、使整齊。指行為嚴謹、合乎規範、一絲不苟。《說文解字》釋“饬”為“緻堅也”,段玉裁注:“緻之于堅,是之謂饬”。
    • 矜饬:二字結合,意指莊重自持,嚴謹整肅。形容人舉止端莊得體,注重禮節規範,自我約束嚴格,不輕浮隨便,體現出一種内在的修養和外在的儀态美。
  2. 整體釋義與用法: “矜饬”強調的是一種内外兼修的修養狀态:

    • 内在層面:表現為内心的莊重、自尊、自愛、謹慎,有強烈的道德感和自我約束意識。
    • 外在層面:表現為言談舉止的得體、嚴謹、合乎禮儀規範,儀态端莊大方,不逾矩。 它常用于描述士大夫、君子或有教養之人的風範,帶有褒義色彩,體現一種高尚的品格和修養境界。例如:“其人言行矜饬,頗有古君子之風。”
  3. 出處與用法示例(參考權威辭書):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和文言作品,用以形容人的品格或行為。例如:

    “士君子處世,貴在矜饬,不為流俗所移。” (此句為模拟古人語體,體現其用法) 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對其有收錄和解釋。

  4. 近義詞辨析:

    • 矜持:更側重于内心的拘謹、含蓄、克制,有時略帶羞澀或保守之意,外在表現可能不如“矜饬”那樣強調整肅的儀态。
    • 端莊:主要強調外表儀态的莊重、大方、端正。
    • 嚴謹:主要強調做事态度的嚴密、細緻、一絲不苟。
    • 矜饬:融合了“矜持”的自重、“端莊”的儀态和“嚴謹”的作風,是一個内涵更豐富、更具古典韻味的詞。
  5. 文化内涵: “矜饬”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對個人修養的極高要求。它強調個體在道德自律(矜)和行為規範(饬)上的統一,是“克己複禮”精神的一種外在表現,代表着一種理想的人格風範。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典 (Zdic.net):提供《說文解字》及段玉裁注對“矜”、“饬”字源的權威解釋。 (鍊接示例:https://www.zdic.net/ - 實際查詢“矜”、“饬”字條)
  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大型權威漢語工具書,收錄并詳細解釋“矜饬”一詞的含義及用法。 (鍊接示例:該詞典有線上數據庫如“國學大師”等可查,但直接鍊接需指向具體查詢結果頁,此處為說明來源)
  3. 國學大師 (Guoxuedashi.com):提供線上查詢《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的功能,是查找古漢語詞彙釋義的重要平台。 (鍊接示例:https://www.guoxuedashi.com/ - 實際查詢“矜饬”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矜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語境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應劭的《風俗通·愆禮》,文中批評薛恭祖在喪禮中“外自矜饬”,暗指其行為矯情虛僞。可見“矜饬”在古漢語中多含貶義,強調過度修飾的端莊,而非發自内心的莊重。


三、分字解析

  1. 矜(jīn):
    • 本義為憐憫(如“矜憫”),後引申為自尊、莊重(如“矜持”)。
  2. 饬(chì):
    • 意為整頓、謹慎(如“整饬紀律”),亦有“告誡”之義。
      二字組合後,強調通過自我約束展現莊重姿态。

四、用法與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造句案例,可參考《風俗通》相關文獻或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埃塞俄比亞白叟半部論語柴壩鈔寫察閲稱聲穿文鑿句大工告成達經等離子态東兵額爾發苶逢蒙視副啓輔援公誠豪特赫赫巍巍鶴樓峻赫然輝音回源見閻王頰權竟已錦江厥陰聚砂饋饎涼閣裡長陵威露酒美德萌孽名公能仕槃跚沛然破家亡國親上做親熱烙入餡塞匿上周贍蔚省掾噬齧實缺桃花潭天力田墌停育退散枉遏未偶纖芒夏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