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蓬虆的意思、蓬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蓬虆的解釋

(1).植物名。生丘陵間,藤葉繁衍,蓬蓬累累,故名。可入藥。 漢 劉向 《列仙傳·昌容》:“﹝ 昌容 ﹞食蓬虆根,往來上下見之者二百餘年,而顔色如二十許人。” 唐 賈島 《逢博陵故人彭兵曹》詩:“别後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識牡丹花。”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蓬蘽》

(2).猶蓬累。 清 曹寅 《呼盧歌》:“谷量牛馬豈能計,蓬虆英雄多白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蓬虆是漢語中對薔薇科懸鈎子屬多年生灌木植物的統稱,其名稱最早見于《爾雅·釋草》。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蓬”取“叢生茂密”之義,“虆”通“藟”,意為藤蔓纏繞,二字組合形象描述了該植物枝莖細長、匍匐攀援的生長特性。

在植物學特征上,蓬虆(學名:Rubus hirsutus)具有掌狀複葉,葉緣具細鋸齒,莖部密生倒鈎刺,春末開白色五瓣花,夏季結聚合果,果實呈鮮紅色,可食用。《中國植物志》記載其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山地,民間俗稱“野草莓”或“刺泡兒”,《浙江植物志》特别指出其果實含維生素C及有機酸,具生津止渴功效。

作為傳統文化意象,蓬虆在《詩經·小雅》中與“葛藟”并提,象征自然繁茂的生命力。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将其歸入果部,記載“蓬虆子酸平無毒,醒酒止渴,益氣強志”,并附有治療遺精滑洩的藥方配伍記錄。現代《中華本草》進一步明确其根、葉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的功效。

網絡擴展解釋

“蓬虆”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釋:

  1. 植物名稱
    指薔薇科懸鈎子屬的一種植物(學名:Rubus hirsutus),俗稱“潑盤”“陵蘽”。其特點為:

    • 藤狀灌木,莖葉帶小刺;
    • 開白色小花,結紅色聚合果,形似迷你草莓,可食用;
    • 多生于山野、林緣,古籍如《本草綱目》中記載其藥用價值。
  2. 文學意象
    古文中可形容“草木叢生、枝蔓糾纏”之态,例如描述荒蕪之地時,用“蓬虆”渲染雜亂茂盛的自然景象。

注意:因“虆”字生僻,易與“藟”(lěi,藤蔓)、“蘽”(lěi,同“藟”)混淆。若具體語境指向植物果實,可能與其他懸鈎子屬植物(如蓬蘽)名稱混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安忍白絲包蘊巴蛇霸圖北轅適粵并鄰不崇朝沉着痛快疊字詩訂約逗耍剟裒礬課風娲紛歧亘代羹藜光明管榷過晤鶴頂花下子隳頽假皇帝艱苦脊梁矜惰旌節花勁悍禁抑矜重戢身沮憚駿駁郎子瀝腸靈和立品龍章秀骨腦殘迫束嗛小屈蹇熱焰冗厭入賀喪身神乎其技滲淫深竹社威擅勢師術太平梯通喪違害就利無移時黠惠閑接選舉潟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