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牲畜。《史記·匈奴列傳》:“於是 説 教單于左右疏記,以計課其人衆畜物。”《資治通鑒·漢文帝前六年》引此文,作“畜牧”。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畜物”一詞屬于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字義和古代文獻用例進行解釋。以下是詳細分析:
畜(chù)
指人類飼養的禽獸,如牛、馬、羊等。《說文解字》釋為“田畜也”,《左傳·僖公十九年》有“古者六畜不相為用”的記載,六畜即馬、牛、羊、雞、犬、豕。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123頁)
物
本義指萬物,後引申為具體事物。《說文解字》稱“萬物也”,《玉篇》釋為“凡生天地之間皆謂物”。在“畜物”中特指動物類。
來源:《辭源》(修訂本,第1937頁)
“畜物”為并列結構複合詞,指人類馴養的家畜或可供使用的動物。其核心含義包括:
需區别于“貨物”“財物”等以物品為核心的詞彙。“畜物”更接近“畜産”(如《漢書·匈奴傳》載“畜産布野”),但後者涵蓋動物衍生物(毛皮等),前者專指活體動物。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多被“家畜”“牲畜”替代。研究古籍或特定方言時需注意其語境,如閩南語保留“畜”作動詞(飼養義),但“畜物”仍少見。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辭源》(第三版)[M]. 商務印書館, 2015.
“畜物”一詞在漢語中并非标準詞彙,可能屬于以下兩種情況:
由于該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收錄,建議您:
若有更多線索,可提供詳細信息以便進一步解析。
把守避讒不到烏江心不死財雄長牓馳目黜谪當行本色低級趣味第三國際耳聰放釋佛眼相看符告扶生耕垡鈎腸債鬼樂官國胄合謀花辰駕到薦達兼年腳子解束競賣蹶劣抉挑軖頭拉撮廉肉馬箠旄旒美譚迷滞慕類男夫腦頭捏訣偏僻貧難起岸青霄直上髯參軍桑落酒色标燒棧勝負神女世世衰宗貪缪通天塔襪帶枉帆丸捍無名異相徽涎涎鄧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