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蘼芜的意思、蘼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蘼芜的解释

[confervoide] 绿丝藻类

详细解释

草名。芎藭的苗,叶有香气。《山海经·西山经》:“﹝ 浮山 ﹞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癘。” 汉 刘向 《九叹·怨思》:“菀蘼芜与兰若兮,渐藁本於洿瀆。” 隋 薛道衡 《昔昔盐》诗:“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復齐。” 冯至 《蚕马》诗:“黄色的蘼芜已经凋残,到处飞翔黑衣的海燕,我的心里还燃着余焰,我悄悄地走到她的窗前。”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蘼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蘼芜(mí wú)是汉语中一个富有古典意蕴的名词,特指一种香草植物,兼具植物学与文学意象的双重内涵。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及典籍角度解析其详细含义:


一、字义解析

  1. 植物学定义

    蘼芜为伞形科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的幼苗古称,又称“江蓠”。《本草纲目》载其“叶似当归,香似白芷”,茎叶细嫩,香气清冽,古代常作香料或药用。其干燥根为中药“川芎”,具活血行气之效。

  2. 字形溯源

    • “蘼”从“艸”(草字头),表植物属性;“芜”本义为荒草,二字组合凸显其野生香草的特性。《说文解字》释“芜”为“薉也”,指丛生之草。

二、文学与文化意象

  1. 象征意义

    蘼芜在古诗文中常象征忠贞爱情或思妇哀愁。如《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以“采蘼芜”起兴,暗喻弃妇的悲怨(“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楚辞》亦多次以蘼芜喻高洁品行,如“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离骚》),蘼芜与杜衡、白芷并称香草。

  2. 民俗应用

    古人认为蘼芜香气可辟邪,妇女佩戴其香囊或置于衣箱防虫。唐代《博物志》载:“怀香握兰,蘼芜杂佩”,可见其日用价值。


三、权威典籍佐证

  1. 《尔雅·释草》

    “蕲茝,蘼芜”,郭璞注:“香草,叶小如萎状”,明确其植物分类。

  2. 《广韵·平脂》

    释音:“蘼,武悲切;芜,武夫切”,并标注其别名“薇芜”。

  3. 《神农本草经》

    列蘼芜为中品,称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奠定其药用地位。


四、现代语言应用

蘼芜在现代汉语中多为文学修辞或中药学专称,日常口语罕用。其古典意象仍活跃于诗词创作与汉文化研究,如钱钟书《管锥编》考据蘼芜在历代文本中的隐喻流变。


结论:蘼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既承载植物学实指(川芎幼苗),亦蕴含“香草美人”的文学母题,其释义需结合训诂学、文献学及民俗学多维印证,方显汉语词汇的深厚底蕴。

网络扩展解释

“蘼芜”是古代文学和医学文献中常见的植物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一、植物学定义

蘼芜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苗叶,又名蕲茝、薇芜、江蓠。其形态特征为:茎高约30厘米,叶呈羽状复叶,形似芹菜但分裂更细,花白色,具有类似白芷的香气。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蘼芜得名于“茎叶靡弱而繁芜”,且因香气与当归、白芷相似,故有“蕲茝”“江蓠”等别称。

二、用途与价值

  1. 药用:蘼芜可祛风止眩、补肝明目,主治头风眩晕、流泪、腹泻等症(《本草纲目》引述)。
  2. 香料:古人常将蘼芜叶风干制成香料或填充香囊,因其清香被称作“天然香氛”。
  3. 象征意义:在文学中,蘼芜常寄托隐士情怀或离别愁绪,如李清照词中“蘼芜一片愁”即用此意象。

三、文学典故

蘼芜最早见于《诗经》,汉代《古诗十九首》有“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之句,后世文人如谢朓、冯至等均以其入诗,借植物隐喻高洁品格或孤寂心境。


提示:如需了解蘼芜的完整诗词引用或现代研究,可查阅《本草纲目》或古典文学选集。

别人正在浏览...

白蝯朝规朝乌春帖子词答带带鱼道友大义都卢伎顿悴厄境锋轺干缦给用工业气压逛游官庄汩汩桂月归旨沆茫汉渚黑管花鞴扇忽尔虎卫机臂捐失蕨薇魁渠连蔓隶臣麟胶柳浦媒妪面商麋烂凝翫炮凤烹龙碰头礼清涵晴煖轻冶辱知上仙舍缘豆恕直檀来题凑土调托配枉自危动帏室歍钦衔土闲晓西窗剪烛写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