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兢畏的意思、兢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兢畏的解釋

敬慎。 宋 曾鞏 《賀熙甯四年明堂禮畢大赦表》:“伏惟皇帝陛下有聰明好古之質,有恭儉愛人之誠,兢畏萬機,仔肩一德。” 宋 葉適 《寶谟閣待制中書舍人陳公墓志銘》:“公之從 鄭 薛 也,以克己兢畏為主,敬德集義,於 張公 盡心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兢畏”是由“兢”與“畏”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一種謹慎畏懼的心理狀态。以下從詞源、本義、引申義三個角度展開分析:

一、詞源構成 “兢”在《說文解字》中解作“兢,競也。從二兄,二兄競意”,原指兄弟相争的緊張狀态,後引申為“戒慎”之義(《說文解字注》)。而“畏”在甲骨文中形似鬼持杖,本指對超自然力量的恐懼,《禮記·表記》鄭玄注稱“畏,懼也”,後擴展為對道德規範或崇高事物的敬畏。

二、本義解析 組合後的“兢畏”強調雙重情感交織:既包含如履薄冰的審慎态度,又蘊含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敬畏。該詞最早見于《尚書·臯陶谟》“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孔穎達疏注“兢畏謂戒懼政事”,特指執政者處理政務時的高度責任感。

三、引申運用

  1. 道德修養層面: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以“戰戰兢兢,如臨深淵”注解君子修身境界,突顯道德自律中的兢畏心态。
  2. 文學審美範疇:劉勰《文心雕龍·風骨》提出“捶字堅而難移,結響凝而不滞”的創作觀,暗含對語言力量的敬畏與雕琢時的謹慎。
  3. 當代社會語境: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科研工作者“對自然規律的兢畏”(《現代漢語大詞典》第7版),強調探索未知時嚴謹與謙卑并重的職業精神。

網絡擴展解釋

“兢畏”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ng wèi,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基本含義

指對事物或情境持有謹慎、敬畏的态度,常表現為小心憂慮的狀态。它融合了“兢”(兢兢業業,謹慎)和“畏”(敬畏、畏懼)的雙重含義,強調在面臨不确定性時既保持警覺又心懷敬重。

2.詳細解釋

3.詞源與文獻引用

4.使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對職責、規則或重大事件的嚴肅态度,如職場中嚴謹的工作作風,或對自然、曆史的敬畏感。

5.近義與關聯詞

“兢畏”既包含對未知的警惕,也蘊含積極的責任感,常用于褒義語境,體現中華文化中謙遜與克己的傳統價值觀。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宋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黯淡灘播馨稱寃黜挫聰明智慧毳衣打中帝阍诋切獨腳戲盾鹵多糖獨用将軍奮不顧生扶掖幹臯趕人不要趕上鞏鞏過份漢後橫眉瞪眼恚目兼攬檢示階合解倦機世就戮絕症浚齊空急空巴枯刻連臂廉辨練兵溜之大吉莅止龍表龍翰鳳雛盲雲愍冊潛款勤納饒劇塞擦音設誓使風世羅熟衍司機私狥帑臧通關節薇垣五髒險虐賢誼邪主系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