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疳積的意思、疳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疳積的解釋

[infantile malnutrition] 疳的俗稱。中醫病名。患者為小兒,表現為慢性營養不良及消化不良、面黃肌瘦、大便洩瀉而酸臭。多與哺乳不當、飲食失節、病後失調及蟲積等因素有關

詳細解釋

病名。指小兒面黃肌瘦,肚腹膨大,時發潮熱,心煩口渴,精神萎靡,尿如米泔,食欲減退或嗜異食的病症。多因斷奶後飲食失調,脾胃損傷或蟲積所緻。 明 王肯堂 《證治準繩·幼科》:“疳積,其候面帶青黃色,身瘦肚膨脹,頭髮立,身熱,肚中微痛,此因疳盛而傳為此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疳積是中醫兒科常見的慢性脾胃疾病,主要表現為小兒形體消瘦、飲食異常、毛發幹枯等症狀。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疳積是“疳證”與“積滞”的合稱。其中:

二、病因與機制

  1. 喂養不當:過度喂養高營養食物(如奶粉、肉類)加重脾胃負擔,或長期挑食導緻營養失衡。
  2. 疾病影響:如慢性腹瀉、寄生蟲感染(如蛔蟲)等損耗脾胃功能。
  3. 先天不足:早産兒或體質虛弱的兒童更易發病。

三、典型症狀

四、現代認識

疳積與西醫的“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等疾病相似。過去多因貧困導緻營養不足,現代則常見于過度喂養或飲食結構不合理(如過量零食)的兒童。

五、延伸含義

在成語中,“疳積”也比喻不良事物的長期積累,如“知識疳積”形容雜亂無章的學習方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治療或調理方法,可參考中醫調理脾胃、捏脊療法等相關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疳積 (gān jī) 是一個漢字詞,含義是形容嬰兒或幼兒因養育不當導緻營養不良的病症。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疳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疳 (gān):疒 (疔,疖,疌)部 + 幹(N/A); 積 (jī):禾 (秈,稈)部 + 兒 (N/A)。 來源和繁體字: 疳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養育不當造成的由于營養不足導緻身體虛弱和衰弱的現象。在繁體字中,疳積是「癍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疳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含義和形狀仍然相似。 例句: 疳積患兒面容憔悴,需要及時采取措施來改善其營養狀況。 組詞: 疳積病、疳積兒、疳積症、疳積亡。 近義詞: 痩病、消瘦病、骨瘦如柴、營養不良。 反義詞: 健康、強壯、發育健全。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