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拱衛。《宋史·嶽飛傳》:“ 建康 為要害之地,宜選兵固守,仍益兵守 淮 ,拱護腹心。”《明史·孫繼魯傳》:“夫 紫荊 諸關之拱護京師,與 雁門 諸關之屏蔽全 晉 ,一也。” 清 黃遵憲 《出軍歌》:“蜿蜒海水環其東,拱護中央中,稱天可汗萬年雄。”參見“ 拱衛 ”。
“拱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拱護”由“拱”和“護”組成,字面意為“拱衛護持”,強調通過環繞、支撐的方式給予保護。其核心含義是守護重要的人或事物,使其免受威脅。
軍事與地理保護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軍事防禦或地理屏障的作用。例如:
象征性保護
清代黃遵憲詩句“蜿蜒海水環其東,拱護中央中”以自然景觀比喻對中央政權的守護。
現代語境中,“拱護”可引申為對人或事物的全面呵護,例如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對文化遺産的保護等。
在建築領域,“拱護”指通過拱形結構分散壓力以增強穩定性,如拱橋、隧道設計等。但此用法屬于專業術語,日常較少使用。
“拱護”兼具曆史厚重感與現代靈活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側重點。
《拱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保護、庇護。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手部和戈部。這個詞的拼音是gǒng hù。
《拱護》的部首拆分為“扌”和“戈”,它們分别放在字的左邊和右邊。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拱護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具有悠久的曆史。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常用這個詞來形容對他人的保護和庇護,體現了人們對彼此關愛和照顧的理念。
《拱護》的繁體字為「拱護」,在傳統的繁體中文字中使用。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包括字形和結構。然而,《拱護》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相差不大。
1. 他拱護着弱小的花朵,不讓它們受到風雨的侵擾。
2. 這個組織一直在拱護貧困兒童,給予他們希望和溫暖。
拱護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彙。
例如:拱衛、拱持、拱送、護衛等。
與拱護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庇護、保護、護持、保衛等。
與拱護意思相反的詞語可有:傷害、攻擊、摧毀、放棄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