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冱寒的意思、冱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冱寒的解釋

閉寒。謂不得見日,極為寒冷。《左傳·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窮谷,固陰冱寒,於是乎取之。” 杜預 注:“冱,閉也。” 孔穎達 疏:“牢陰閉寒,言其不得見日,寒甚之處。” 宋 範仲淹 《鄧州謝上表》:“臣以患肺久深,每秋必發,求去冱寒之地,以就便安之所,庶近醫藥,存養晚年。”《續資治通鑒·宋真宗鹹平二年》:“ 楊延朗 集丁壯護守,時冱寒, 延朗 命汲水注城外,及旦,冰堅不可攻, 遼 師解去。”

沍寒:寒氣凝結。謂極為寒冷。《左傳·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窮谷,固陰沍寒,於是乎取之。”沍,一本作“ 冱 ”。 三國 魏 曹操 《明罰令》:“且北方沍寒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明史·魏時亮傳》:“十月初,詔停日講。 時亮 率同列言天未沍寒,不宜遽輟。” ********* 《青春》:“冰雪沍寒之天,一幻而為百卉昭蘇之天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冱寒是漢語中形容極寒天氣的書面用語,讀音為“hù hán”,其核心含義指“嚴寒凍結,寒氣凝結不散”。該詞由“冱”(凍結)和“寒”(寒冷)組成,強調冷到極緻、萬物凝固的狀态。

在古籍文獻中,“冱寒”常被用于描述氣候或環境。例如《左傳·昭公四年》提到“固陰冱寒”,指冬季陰冷之氣積聚不化。唐代柳宗元在《晉問》中亦用“冱寒之所不慘”形容北方嚴冬的酷寒。

現代漢語中,“冱寒”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如氣象學描述極端低溫現象,或文學作品中渲染蕭瑟氛圍。《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嚴寒冰凍,寒氣凝結”。

相關詞語包括“凝冱”(凍結)、“寒冱”(寒冷凝固)等,均與低溫凍結相關。該詞的文化意象常與冬季、北方邊疆等場景關聯,體現漢語對自然現象的細膩描摹。


參考來源

  1. 《左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柳宗元集》古典文學出版社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冱寒”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形容極為寒冷的狀态,特指因封閉或缺乏日照導緻的寒氣凝結。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古代文獻用例

3.相關詞彙與異體字

4.現代用法

“冱寒”不僅形容低溫,更強調寒氣的積聚與不可消散,常見于古籍和文學作品,適用于對嚴寒環境的詩意或曆史性描述。

别人正在浏覽...

禀詞冰球兵聞拙速成敗吃得下侈媻淳越大大落落地羅凍醴飯盤俸稍綱常官斷沽販歸謬法衮帶頭漢語拼音方案黑暈謊語火絨草捷武稽考金牒浄心畿驿科約空陰吏材驢車馬政民負螟蛾明兒個母兒木妖旁谘槃澗朋夥契契齊攢群見群口詞驅脇繞手睿範沈命法試攝耍驕訟諜訟源宿師調停妄男子為國為民文如其人污骜纖隱蕭牆禍起諧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