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閉寒。謂不得見日,極為寒冷。《左傳·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窮谷,固陰冱寒,於是乎取之。” 杜預 注:“冱,閉也。” 孔穎達 疏:“牢陰閉寒,言其不得見日,寒甚之處。” 宋 範仲淹 《鄧州謝上表》:“臣以患肺久深,每秋必發,求去冱寒之地,以就便安之所,庶近醫藥,存養晚年。”《續資治通鑒·宋真宗鹹平二年》:“ 楊延朗 集丁壯護守,時冱寒, 延朗 命汲水注城外,及旦,冰堅不可攻, 遼 師解去。”
沍寒:寒氣凝結。謂極為寒冷。《左傳·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窮谷,固陰沍寒,於是乎取之。”沍,一本作“ 冱 ”。 三國 魏 曹操 《明罰令》:“且北方沍寒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明史·魏時亮傳》:“十月初,詔停日講。 時亮 率同列言天未沍寒,不宜遽輟。” ********* 《青春》:“冰雪沍寒之天,一幻而為百卉昭蘇之天矣。”
“冱寒”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形容極為寒冷的狀态,特指因封閉或缺乏日照導緻的寒氣凝結。以下是詳細解釋:
“冱寒”不僅形容低溫,更強調寒氣的積聚與不可消散,常見于古籍和文學作品,適用于對嚴寒環境的詩意或曆史性描述。
冱寒這個詞是指極冷的寒冷,即極為寒冷而使人感到非常冷的狀态。
冱寒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冫”和“寒”兩個部首。其中,“冫”是冰的意思,它由兩畫組成;“寒”是寒冷的意思,由寶蓋頭和冂兩個筆畫組成。
冱寒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唐風·谷風》中,成為描述寒冷的一個詞語。
冱寒的繁體字為「冱寒」丨這是一種古代漢字寫法。
古時候,冱寒曾經以「冴寒」、「冱寒」等寫法出現。其中,「冴寒」的寫法更為常見,其中的「冴」與「寒」的意思相同,都指寒冷。
1. 冬天的北方地區常常出現冱寒的天氣,人們需要做好防護措施。
2. 寒冷的冱寒天氣讓人凍得發抖。
冱寒的相關詞語有:冰冱、冱冷、寒冱。
冱寒的近義詞有冷寒、寒冷、嚴寒。
冱寒的反義詞為暖和、溫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