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民務的意思、民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民務的解釋

(1).民衆承擔的事務。《荀子·非十二子》:“故勞力而不當民務,謂之姦事;勞知而不律先王,謂之姦心。” 楊倞 注:“民務,四民之務。”《商君書·賞刑》:“夫明賞不費,明刑不戮,明教不變,而民知於民務,國無異俗。”

(2).治理人民的事務。 晉 潘嶽 《在懷縣作》詩之二:“小國寡民務,終日寂無事。” 明 于謙 《安民疏》:“獨 保定 地方又被差調官軍經過騷擾,臣職專民務,豈敢緘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民務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民”(百姓)和“務”(事務、職責)構成,泛指與民衆生活、社會管理相關的公共事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側重,具體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廣義:泛指民生相關事務

指涉及民衆生計、社會秩序及公共管理的各項事務,涵蓋經濟、行政、司法等領域。

例:古代文獻中“民務”常與“國政”并提,如《尚書·周官》載“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其職責即包含統籌土地分配、安置百姓等民務管理。

二、狹義:特指農事生産

在傳統農業社會中,“民務”常狹義指代農耕生産活動,強調其為民衆生存之本。

例:《周禮·地官》規定“闾師掌國中及四郊之人民、六畜之數,以任其力,以待其政令”,其中督導農耕即為核心民務。


現代延伸用法

當代語境中,“民務”多見于曆史或政策研究領域,用以指代基層治理、公共服務等民生相關工作,如: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對“民務”的釋義強調其“民衆事務”的本質屬性,并引《後漢書》用例佐證。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指出其狹義特指“農事”,見于《管子·治國》“民務稼穑,則國家富”。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将“務”釋義為“事情、工作”,為理解複合詞提供基礎依據。

說明:因“民務”屬古漢語常用詞,現代獨立用例較少,其釋義需結合經典文獻及權威辭書綜合界定。

網絡擴展解釋

“民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古代和現代兩個維度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民衆承擔的事務
    指與百姓日常生活相關的具體事務,如農耕、手工業等社會基礎性工作。例如《荀子·非十二子》提到“勞力而不當民務,謂之姦事”,強調合理處理民衆事務的重要性。

  2. 治理人民的事務
    側重于政府或管理者對民衆事務的統籌管理。如晉代潘嶽《在懷縣作》詩中“小國寡民務”即指地方治理的職責。

二、延伸與演變

三、使用場景

四、總結

“民務”一詞兼具“民衆事務”與“治理事務”的雙重内涵,其核心圍繞“民”與“務”的關系展開,既體現社會基礎職能,也反映管理責任。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暗漠奧穢白榻倉忙車軌赤衣逮系擋路定化帝宇隊仗惰劣鹗爪蜂屯螘聚風雩趕塌哥降節拐子頭鬼蜮伎倆寒蹇韓柳橫塘谾谾花無百日紅回托火盡薪傳家境機檻進退無措拘儜擴印冷凍遼隧柳性魯般尺陸賈、郦生論命馬戶冊念奴嬌鵬術破瓦僑氓騎鶴上揚州窮絝器藴瞿唐關讓禮一寸,得禮一尺稔色日暮途遠設飨詩記時士聳聞瑣結團年文服蝸窄象觚賢缊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