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象骨為飾,或飾以象形花紋的酒器。《儀禮·燕禮》:“主人盥洗象觚。” 鄭玄 注:“觚有象骨飾也。”《博古圖·商四象觚》:“無銘,是器觚也。飾以山雷饕餮蟠虺之狀,而腹之下復作四象形。《儀禮》所謂象觚者,亦及見是製而有傳也。”
“象觚”是古代中國商周時期的一種青銅酒器,屬于“觚”的衍生類型,其核心特點與裝飾相關。以下是綜合相關信息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觚”(gū)是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種飲酒器,形制為喇叭狀開口、細腰、高圈足,器身常有棱脊裝飾,容量約為2-3升(不同文獻記載略有差異)。而“象觚”特指以象骨或象形紋飾為裝飾的觚,可能是等級較高的禮器。
裝飾特征
禮儀用途
象觚常用于宴飲、祭祀等禮儀場合,如《儀禮》提到“主人盥洗象觚”的流程,說明其使用需遵循嚴格的禮制規範,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
提示:由于上述信息源自網絡古籍釋義,權威性有限,若需深入研究,建議參考《儀禮》《博古圖》原典或考古報告。
《象觚》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指事字”或“形聲字”。指通過字形表示物體的特征、形态或指示意義的漢字。
《象觚》的部首是“⺍”(丨字旁),筆畫數為6。
《象觚》源于古代甲骨文。它是由“象”和“觚”兩個字形組合而成。從字形來看,“象”字本義為形象、形狀,“觚”字本義為古代用來盛酒的酒器。合在一起表示通過字形來表達物體形狀或特征的意義。
《象觚》的繁體字為「像觚」。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不同,所以《象觚》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差别。但基本字形和意義相似。
1. 這個漢字屬于象觚字,通過字形就能看出它的意義。
2. 甲骨文中有很多象觚字,反映了古代人們的思維和文化。
象樣、象征、象形文字、象牙、象限、觚蓋、觚獲、觚徒等。
指示字、形狀字。
意義字、音符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