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改換托詞,另找借口。
“回托”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方向,但需根據語境具體分析:
這是多數文獻(如、4、5、6、7)中明确記載的主要釋義。
例句:
《三國志·魏志·荀彧傳》注引《獻帝春秋》提到“回托以官渡之虞”,指借官渡之戰的危機作為借口掩飾真實意圖。
用法:多用于描述通過變換借口來推脫責任或掩飾真實目的的行為。
部分來源(如、3)提到“回托”可表示“歸還物品”或“返回某地”。例如:
回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回”意為回來,返回,而“托”則意為交付,寄托。因此,組合在一起,回托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回來并交付或寄托。
回托的拆分部首是“口”和“手”,其中“口”是指嘴巴的意思,而“手”則是指手。筆畫的分别是“6”和“6”,意思是寫“回”的時候需要畫6筆,而寫“托”的時候也需要畫6筆。
回托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最早出現在《紅樓夢》這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在繁體字中,回托被寫作“回託”,并且拼音也有所變化,被拼作“huí tuō”。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回托的字形略有不同。在古代,回托的“回”字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上部分為“囗”,下部分為“廻”,其中“廻”意為轉動。而“托”字則保持相對不變,由部分“手”組成。
1.他回托了我幫他寄信。
2.我已經将任務回托給了他,希望他能夠處理好。
3.她将重要的文件回托給秘書保存。
通過組合其他漢字,可以創建一些相關的詞語,如:
1.回歸:返回原來的地方
2.回憶:回想過去的記憶
3.回收:收回,回收再利用
回托的近義詞是“托付”,它們有着相似的意思,都指交付或寄托某事物。而回托的反義詞可以是“退還”,指将事物歸還給原擁有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