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隊仗的意思、隊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隊仗的解釋

(1).儀仗隊。《宋書·恩倖傳·阮佃夫》:“帝每北出,常留隊仗在 樂遊苑 前,棄之而去。” 唐 元稹 《連昌宮詞》:“百官隊仗避 岐 薛 , 楊氏 諸姨車鬭風。”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明參政》:“行數日,隊仗整肅如行軍焉。”

(2).排偶對仗。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下:“降自 齊 梁 ,專攻隊仗,邊幅復狹。令閲者白日欲卧。” 清 陳田 《明詩紀事戊籤·頓稅》:“ 叔養 古詩微嫌冗長, 竹垞 所評良然。至五律高亮,隊仗鮮明;七言律絶,亦復翩翩振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隊仗”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具體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儀仗隊(主要含義)

  1. 基本解釋
    指古代帝王或官員出行時的儀仗隊伍,通常由侍衛、旗幟、樂器等組成,用于彰顯威儀。

    • 例證:唐代元稹《連昌宮詞》中“百官隊仗避岐薛”,描述官員儀仗隊列的盛大場景。
  2. 曆史演變
    最初為軍事術語,後延伸至禮儀場合。如《宋書》記載南朝宋明帝留隊仗于樂遊苑,突顯其政治象征意義。


二、排偶對仗(文學術語)

  1. 基本解釋
    指詩文創作中的對仗手法,要求詞句結構、詞性、聲韻等嚴格對應,常見于骈文和格律詩。

    • 例證:清代沈德潛批評齊梁文學“專攻隊仗”,認為過度追求形式導緻内容空洞。
  2. 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文學批評,如陳田評價明代詩人“五律高亮,隊仗鮮明”,強調對仗工整的美學效果。


使用建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隊仗(duì zhàng)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指的是隊伍中的戰争或戰鬥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隊(duì)的部首是阝,總共有7畫; - 仗(zhàng)的部首是人,總共有8畫。 來源: 隊仗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這篇古籍中,用來描繪軍隊的戰鬥狀态。 繁體: 在繁體字中,隊仗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隊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類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軍人們通過嚴密的訓練,提高了隊仗的戰鬥力。 2. 這支隊伍在緊急情況下展現出了驚人的隊仗。 組詞: - 隊伍(duì wǔ):指組成一個整體的一群人,通常用來形容軍隊或其他集體組織; - 仗義(zhàng yì):指堅守道義、主動伸張正義; - 陣容(zhèn róng):指隊伍的編制和組合方式。 近義詞: 軍勢(jūn shì)、戰鬥力(zhàn dòu lì) 反義詞: 解散(jiě sàn)、潰散(kuì sàn)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