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撲滿。 老舍 《駱駝祥子》九:“他先數了數那幾張票子;數了兩三遍,手心的汗把票子攥得發粘,總數不利落。數完,放在了悶葫蘆罐兒裡。”參見“ 撲滿 ”。
“悶葫蘆罐兒”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悶葫蘆罐兒”原指一種傳統儲錢器具,即“撲滿”。這種罐子通常為陶制,頂端開窄口,隻能放入錢币而無法直接取出,需打碎罐體才能取出積蓄。
使用場景
舊時百姓常用它積攢零錢,如“孩子把零用錢放在悶葫蘆罐兒裡”。
在天津方言中,該詞被引申為比喻住房昏暗、通風差的狀态。
該詞核心含義為存錢罐,方言中衍生出環境或性格的比喻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悶葫蘆罐兒》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表情或狀态異常獨特、奇怪、令人費解。這個詞語通常帶有一種驚訝、困惑或無法理解的情緒。
悶(門+口):部首為門,總共5畫。
葫(艹+古):部首為艹,總共12畫。
蘆(艹+戶):部首為艹,總共8畫。
罐(竹+缶):部首為竹,總共11畫。
兒(兒):部首為兒,總共2畫。
《悶葫蘆罐兒》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民間故事、傳說中的白蛇傳中。白蛇與許仙的愛情故事中,許仙喝了白蛇為其制作的“葫蘆罐兒”之後,開始表現出異常的行為和情緒。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這個詞語逐漸流傳開來,用于形容一些奇怪、古怪的事物或人的表情和狀态。
悶葫蘆罐兒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應《悶葫蘆罐兒》的古代寫法如下:
悶:悶中有一個氣旁,表示某物散發出來的味道;悶字的古代寫法為䘕。
葫:葫中間有一個艹字旁,表示植物的類别;葫字的古代寫法為葫。
蘆:蘆中間有一個艹字旁,表示植物的類别;蘆字的古代寫法為蘆。
罐:罐是一個形聲字,由“竹”部和“缶”部組成,表示器具;罐字的古代寫法為罐。
兒:兒字的古代寫法為兒。
1. 他的表情像一個悶葫蘆罐兒,讓人無法猜透。
2. 這個笑話真是一個悶葫蘆罐兒,聽不懂笑點。
3. 她坐在那裡像個悶葫蘆罐兒,一言不發。
悶悶不樂、葫蘆娃、蘆葦、罐子、兒童
古怪、奇異、怪誕、離奇
開朗、活潑、正常、平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