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棺柩的意思、棺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棺柩的解釋

裝有屍體的棺材。 漢 班固 《白6*虎通·崩薨》:“臣子悲哀慟怛,莫不欲觀君父之棺柩,盡悲哀者也。”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廢毀舊塋,投棄棺柩。” 宋 蘇轼 《繳詞頭奏狀·張誠一》:“及慮棺柩内,更有賊人盜不盡物,為 誠一 等私竊收藏,其族人當有知者。”《太平天囯資料·清美政府勾結的幾個文件》:“閏五月初四日, 白齊文 等被風翻船於 滙頭灘 斃命,其棺柩現在 蘭溪縣 地方。”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棺柩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棺柩”是漢語中一個傳統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棺柩”指裝有屍體的棺材。與“棺材”的區别在于,“棺柩”特指已裝入遺體的棺木,而“棺材”可指未使用的空棺。

二、詞源與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班固的《白虎通·崩薨》:“臣子悲哀慟怛,莫不欲觀君父之棺柩。”,體現了古代喪葬禮儀中對逝者的尊重。

三、用法與例句

  1. 傳統語境:如南朝梁任昉《〈王文憲集〉序》提到“投棄棺柩”,描述對棺木的處置。
  2. 文學引用:《儒林外史》第二十回中,人物提及“棺柩便尋那裡一塊空地”,反映民間喪葬習俗。
  3. 現代用例:如描述曆史事件時,“棺柩加三道銅箍捆鎖,以示待罪”(甲午戰争相關記載)。

四、文化意義
該詞承載了中國傳統喪葬文化中對逝者的哀悼與儀式感,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現代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棺柩》的意思

《棺柩》是一個名詞,指的是用于盛放屍體的器具,通常用于葬禮儀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棺柩》共有兩個部首,分别是木字旁和匚字底,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棺柩》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其繁體寫法為「棺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漢字中的「棺」字由木字旁和官字底構成,其中的木字旁表示與木相關的事物,官字底表示與格局和形式有關的事物。古時漢字中「柩」字則由木字旁和匚字底構成,其中的匚字底是一個象形字,表示盛放事物的箱子。

例句

1. 在葬禮上,親友們肅穆地将棺柩擡入墓地。

2. 祖先的遺體被安置在一口古老的棺柩中。

組詞

1. 棺木:指用于制作棺柩的木料。

2. 棺材:與棺柩意義相同,常用于口語。

近義詞

1. 棺:與棺柩意義相同的較簡潔的詞語。

2. 靈柩:指盛放死者遺體的器具,含有一定的宗教或儀式意味。

反義詞

骨灰盒:指用于盛放火化後遺骨的小盒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