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道之憂的意思、伯道之憂的詳細解釋
伯道之憂的解釋
謂無子。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結構》:“向憂 伯道 之憂,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誕,誕而待孕者,尚不一其人。”參見“ 伯道無兒 ”。
詞語分解
- 伯道的解釋 晉 鄧攸 的字。 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 士元 名位屈, 伯道 子孫無。”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結構》:“向憂 伯道 之憂,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誕,誕而未孕者,尚不
- 憂的解釋 憂 (憂) ō 發愁:憂憤。憂懼。憂煩。憂惶。憂急。憂煎。憂思(a.憂念;b.憂愁的思緒)。憂戚。杞人憂天。 可憂慮的事:憂患。内憂外患。樂以忘憂。高枕無憂。 指父母之喪:丁憂。 愁喜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伯道之憂”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bó dào zhī yōu,字面意思是“伯道的憂慮”,實際指代沒有子嗣的憂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與來源
- 核心含義:形容人因無子嗣而産生的憂慮,或家族絕嗣的悲哀。
- 典故出處:
源自晉代鄧攸(字伯道)的故事。鄧攸在戰亂中為保全侄子而舍棄親生兒子,後終身無子。時人歎曰:“天道無知,使鄧伯道無兒。”
後世以“伯道之憂”代指無子之痛。
2. 用法與語境
- 適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表達對絕嗣的惋惜或家族傳承的憂慮。
- 近義詞:無子之戚、絕嗣之悲。
- 例句:
清·李漁《閑情偶寄》中提到:“向憂伯道之憂,今且五其男、二其女。”
3. 延伸背景
- 文化意義:古代重視家族延續,無子被視為重大缺憾,成語反映了這一傳統觀念。
- 現代適用性:如今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晉書·鄧攸傳》或李漁的《閑情偶寄》。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伯道之憂,源自中國古代智慧文化中的一則故事,代表着一個成熟智者對于時事的憂慮和擔憂。伯道之憂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人”和“道”,筆畫數目共為13畫。這個詞繁體寫作「伯道之憂」。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伯道之憂可以寫成「伯道之憂」。其中,“伯”指的是年長有智慧的人,“道”則是指道理或者精神境界,“憂”即憂慮與擔憂。
以下是伯道之憂的例句:
他對于現今社會的不公與貧富差距深感伯道之憂。
一些組詞與伯道之憂相關聯的有:“伯道”,“道理”,“憂慮”,“擔憂”,“時事”等。
與伯道之憂有相近含義的詞彙有:“悲哀”,“憂愁”,“憂慮”,“憂心忡忡”。
反義詞則包括:“樂觀”,“開心”,“無憂無慮”。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