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角招的意思、角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角招的解釋

古樂章名。招,通“ 韶 ”。《孟子·梁惠王下》:“﹝ 齊景公 ﹞召太師曰:‘為我作君臣相説之樂!’蓋《徵招》、《角招》是也。” 趙岐 注:“《徵招》、《角招》,其所作樂章名也。” 孫奭 疏:“必作其《徵招》、《角招》之者,蓋徵以為事,角以為民,皆以招名之。” 朱熹 集注:“招與韶同……樂有五聲,三曰角為民,四曰徵為事。招,舜樂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角招”是古代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詞源、文獻應用及音樂文化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釋義 “角”為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漢語大詞典》釋作“傳統音律中代表特定音階的樂音”;“招”通“韶”,指虞舜時期的雅樂。《辭源》注“招”即“《韶》樂異寫,喻聖王之樂”。二字組合特指《詩經》中配《韶》樂演唱的篇章。

二、文獻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小雅·鹿鳴之什》篇目注疏,《十三經注疏》載:“角招者,奏角音而歌《韶》樂也”。孟子曾引此典故,《孟子·梁惠王下》雲:“(齊景公)召太師曰: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徵招》《角招》是也”,此處指代勸谏君王的雅樂。

三、音樂制度考 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樂官體系中有“角師”一職,專職教授角調樂曲,印證“角招”在禮樂制度中的實際應用。宋代朱熹《詩集傳》特别指出:“招與韶同,舜樂名。角謂以角音調之也”,強調其音樂屬性與政治教化功能的結合。

網絡擴展解釋

“角招”一詞的含義可從曆史文獻和文學創作兩個維度解釋,具體如下:

一、本義溯源:古代樂章名

  1. 來源與讀音
    最早見于《孟子·梁惠王下》,齊景公命太師創作“君臣相悅之樂”,即《徵招》《角招》兩首樂章。其中“招”通“韶”,指舜樂,讀音為“sháo”。
    五聲(宮、商、角、徵、羽)中,“角”對應“民”,“徵”對應“事”,故《角招》可能蘊含安民、治事的寓意。

  2. 注釋與延伸
    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強調“招與韶同”,趙岐、孫奭等學者也指出其與上古雅樂的關聯。


二、文學創作:詞牌名

南宋詞人姜夔以“角招”為名創作自度曲,注“黃鐘清角調”,表達懷舊寄情之意,如《角招·話離索》中“同話舊遊,凄然枨觸予懷”。趙以夫《虛齋集》中亦有同名作品。


三、詩詞中的引用

宋代文人常以“角招”代指雅樂或寄托理想,如:


總結
“角招”既指先秦雅樂,又為宋詞詞牌,兼具禮樂文化與文學創作的雙重内涵。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孟子》原文或姜夔《白石道人歌曲》。

别人正在浏覽...

媪神百死一生薄脆倍式畢門秉直材良承華乘人車轍抽那踳雜悼栗打情賣笑第二職業鬥雪紅短篷獨具風品負德公娼公俸苟辨狗爪子害夏海魚豁略焦恻霁氛鲸鲲禁治揪扯酒糺積智刻厲寇萊公曠敗列身盭氣馬餹門行毗奉皮子面阙悮日沒處天子宂員儒輸三番子生絹沈銷事須叔翁隋岸探赤丸貪悋桃戈忘昧翫聞帷燈匣劍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