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縻络的意思、縻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縻络的解释

拘囚。 唐 沉亚之 《旌故平卢军节士》:“ 航 本 莱 人,尝以气敢闻於 平卢军 。及 师道 欲叛,尽縻络敢士,故 航 在名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縻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拼音为mí luò,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词的核心含义为“拘囚”,即通过某种方式限制或束缚人的自由。其使用多见于唐代文献,带有明确的控制与监管意味。

  2. 词源与出处
    可追溯至唐代文人沈亚之的《旌故平卢军节士》:“航本莱人,尝以气敢闻於平卢军。及师道欲叛,尽縻络敢士,故航在名中。”此处描述李师道叛乱前,通过“縻络”手段控制有胆识的士兵。

  3. 字词结构分析

    • “縻”:本义为系牛的绳子,引申为束缚、牵制,如“羁縻政策”中的用法。
    • “络”:原指网状物,后衍生为缠绕、联结,如“笼络人心”。
      二字组合后,强调通过系统性的束缚达到拘禁目的。
  4. 使用场景与演变
    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描述古代政治、军事中对人的控制行为。现代汉语中,其含义可由“拘禁”“控制”等词替代,日常使用已罕见。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唐代史籍,了解更具体的语用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縻络》的意思

《縻络》(mí luò)这个词是指通过纽带结合或联系在一起的事物,也可以指用绳子编织成的网状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縻络》的部首是“糸”和“網”,其中“糸”是表示丝线的部首,而“網”是表示网绳的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20画。

来源与繁体

《縻络》是中国古代汉字的一个词汇,属于古文字学范畴。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荡》这首古诗中。在台湾繁体字中,《縻络》的写法是「縻絡」。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中国人使用篆书来书写汉字,而《縻络》这个词在篆书中的写法则是「糸綹」。直到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才开始使用现在所见的写法。

例句

1. 他通过縻络不同的资源,成功实现了自己的计划。

2. 这张网由细绳编成,縻络得非常牢固。

组词

相关的词汇:
- 縻絡不清:形容思路或论述令人辨识困难,没有重点。
- 縻網:指网状相连或相互交织的事物。
- 系縻:表示联结、牵连。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 网络:指通过电脑等通讯手段连接起来的事物或系统。
- 纽带:指连接或结合在一起的东西。
- 联系: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互相作用的关系。

反义词:
- 解开:指解除或打开束缚、联系等。
- 打破:指破坏或分散原本的联系或结构。

别人正在浏览...

菜饭蚕器插翅难逃朝冠澄心堂赤县神州代人捉刀得未曾有點絢冬节斗粟尺布法莲伏军覆沓岗口儿甜格论攻劘拱默骨槽风古道鼓楫秏失禾担合祭澒涌候星江际急斗借字儿拒敌考卷懋功梅兄蒙襍前门奇妙气情人类渣滓删掠圣教试射寿爵收生书生气四守坦缓踏圆偷忍突屼刓方爲圆吴公下国綫道详检香片乡愚献馈纤旨下锹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