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縻络的意思、縻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縻络的解释

拘囚。 唐 沉亚之 《旌故平卢军节士》:“ 航 本 莱 人,尝以气敢闻於 平卢军 。及 师道 欲叛,尽縻络敢士,故 航 在名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縻络”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1. 字义分解:“縻”本义为牛缰绳,《说文解字》释为“牛辔也”,引申为束缚、牵系;“络”指网状物,《广雅》注为“缠也”,强调交织连结的状态。
  2. 复合词义:二字组合后多指具象的绳索类工具,如唐代刘禹锡《叹牛》中“縻络穿贯”描述牛马羁绊装置,亦见于《农政全书》记载农具“以竹縻络盛土”。
  3. 引申用法: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以“縻络山川”喻学术体系的结构关联,此处引申为抽象的系统性连结。

文献考据可参考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05年版),释义均以历代典籍用例为支撑。

网络扩展解释

“縻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拼音为mí luò,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词的核心含义为“拘囚”,即通过某种方式限制或束缚人的自由。其使用多见于唐代文献,带有明确的控制与监管意味。

  2. 词源与出处
    可追溯至唐代文人沈亚之的《旌故平卢军节士》:“航本莱人,尝以气敢闻於平卢军。及师道欲叛,尽縻络敢士,故航在名中。”此处描述李师道叛乱前,通过“縻络”手段控制有胆识的士兵。

  3. 字词结构分析

    • “縻”:本义为系牛的绳子,引申为束缚、牵制,如“羁縻政策”中的用法。
    • “络”:原指网状物,后衍生为缠绕、联结,如“笼络人心”。
      二字组合后,强调通过系统性的束缚达到拘禁目的。
  4. 使用场景与演变
    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描述古代政治、军事中对人的控制行为。现代汉语中,其含义可由“拘禁”“控制”等词替代,日常使用已罕见。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唐代史籍,了解更具体的语用案例。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一八灵罢论班长保佑饼肆尺瑜寸瑕出山泉水丛遽撺道代销单竭吊皮多谋少断丰嘏公馆广被过谈猲狙环帀詃诱戟盾解债津驿记曲吉巳酒失九英魁甲库帑立足之地漏转论言马工煤层盿盿末班车攀违泙湃亲上成亲奇正曲陌三斗葱世不曾试看兽害手爪疏苗兔房讬信土酥刓刻万签插架威风凛凛文苔卧榻岂容酣睡沃土无休无了香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