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秋季收取。《禮記·樂記》:“春作夏長,仁也;秋斂冬藏,義也。”《宋史·食貨志上四》:“會 河北 轉運司幹當公事 王廣廉 召議事, 廣廉 嘗奏乞度僧牒數千道為本錢,於 陝西 轉運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斂,與 安石 意合。”
(2).秋收。《新唐書·劉仁軌傳》:“ 貞觀 十四年,校獵 同州 ,時秋斂未訖, 仁軌 諫曰:‘今茲澍澤霑足,百穀熾茂,收才十二。’”
“秋斂”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秋季收取
指在秋季進行物資的征收或收集,常與古代農事、賦稅制度相關。例如:
秋收
直接指代秋季農作物的收獲。如《新唐書·劉仁軌傳》中“秋斂未訖”,描述秋收尚未完成的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禮記》《宋史》等古籍原文。
秋斂(qiū liǎ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秋”和“斂”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為禾(hé)和攵(pū),筆畫總數為12畫。
“秋斂”源自于古代文獻《荀子·秋水》。在古代,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而“斂”有收集、聚集的意思,合起來表示秋天的收割、積累之意。也可以引申為秋天物品減少的意思,如“秋斂果實”指秋季果實減少的情況。
在繁體字中,“秋斂”保持不變,仍然是“秋斂”。沒有發生字形上的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秋斂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來說,字形的變化主要集中在“斂”字上,其形狀更加傳統、古樸。但是,這種書寫方式逐漸淘汰,在現代漢字書寫中已不常見。
例句: 1. 秋斂之際,果實漸收。 2. 今年的秋季,果園的秋斂情況特别好。 3. 秋斂之後,田野變得一片蕭條。
組詞:秋收、秋風、收斂、斂財等。
近義詞:秋葉、秋色
反義詞:春萌、夏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