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撓折的意思、撓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撓折的解釋

(1).摧折。《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備 奔 紹 ”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載 漢 袁紹 《檄州郡文》:“而 操 豺狼野心,潛苞禍謀,乃欲撓折棟梁,孤弱 漢 室。” 梁啟超 《申論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之得失》第一:“義和團之民氣,曷嘗不如荼如潮,而列國聯軍之威力,曾撓折焉否也?”

(2).彎曲折裂。 唐 韓愈 《新修滕王閣記》:“棟楹梁桷闆檻之腐黑撓折者,蓋瓦級甎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鮮者,治之則已。”

(3).屈服。《舊唐書·穆甯傳》:“ 寧 直抵 徐州 見 光弼 ,喻以大義,不為撓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撓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三種解釋:

1.摧折(破壞或折斷)

指通過外力使物體斷裂或摧毀,常用于比喻破壞重要事物。例如《三國志》注引袁紹檄文“撓折棟梁,孤弱漢室”,指摧毀國家棟梁之材。


2.彎曲折裂

描述物體因受力而彎曲或裂開的狀态。唐代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提到“腐黑撓折者”,指建築木質結構因腐朽而彎曲斷裂。


3.屈服

表示在壓力或困境中放棄抵抗。如《舊唐書·穆甯傳》記載“不為撓折”,指穆甯面對強權仍不屈服。


讀音與用法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三國志》《舊唐書》等史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撓折

撓折(nao2 zhe2)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撓”和“折”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撓(扌⺍、9畫)=> 表示用手指彎曲、揉搓的動作

折(扌⺍、7畫)=> 表示将物體彎曲、折斷的動作

來源:

“撓折”一詞的來源于古時候的文字用法,是将兩個意思相近的字組合起來,以強調動作的力度和效果。

繁體:

在繁體字中,撓折可以寫作「撓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撓折」分别有不同的寫法。其中,「撓」可以寫作「撓」,而「折」可以寫作「摺」。

例句:

1. 他撓折着手指,表達着他的焦慮。

2. 她的笑容撓折了他的心。

組詞:

- 撓癢:用力揉搓身體或部位,以減輕或消除刺癢感。

- 折疊:将物體按照規則或方便攜帶的方式彎曲或疊疊起來。

- 撕折:用力将物體撕斷或損壞。

近義詞:

- 彎曲:将物體彎成弧形或曲線形狀。

- 彎折:使物體發生彎曲,使與原來的方向或形狀不同。

反義詞:

- 放松:使身體或精神得到解脫,不再緊張或緊繃。

- 展開:将被折疊、攏起、壓緊的物體展開,使其呈現出原來的形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