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沒店三”。謂不知輕重,欠考慮,糊塗。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忒昏沉,忒麄魯,沒掂三,沒思慮,可來慕古。” 明 賈仲名 《蕭淑蘭》第二折:“哎你個 顔叔子 秉燭真個堪, 柳下惠 開懷沒店三。” 清 洪昇 《長生殿·罵賊》:“誰想那一班兒沒掂三,歹心腸,賊狗男,平日價張着口将忠孝談,到臨危翻着臉把富貴貪。”
“沒掂三”是一個漢語口語化成語,主要用于形容人的言行舉止輕浮、不嚴肅或缺乏考慮。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核心含義為“不知輕重、欠考慮、糊塗”,常用來批評行為不端正或态度不認真的人。例如:
適用于日常生活或文學表達中,常見于以下情境: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沒掂三》是一個俚語,廣泛流傳于中國大陸一些方言中。它的意思指的是一個人非常瘦小、身材消瘦,甚至可以說是瘦骨嶙峋。
将《沒掂三》拆分開來,可以看到它的部首是“手”和“人”,分别是左邊的一部分和右邊的一部分。共涉及4個部首,10個筆畫。
《沒掂三》這個俚語的來源并沒有确切的曆史記錄,但常被用于形容那些身形消瘦的人。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沒掂三」。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沒掂三」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比有所不同。古代常采用篆書的風格,筆畫更加獨特、曲折,但整體的意義和形象并沒有改變。
1. 他瘦得像個竹竿,簡直就是個沒掂三的。
2. 你看看那個人,他身材怎麼那麼窄小,完全是個活生生的沒掂三。
組詞:沒掂瘦、沒掂骨
近義詞:瘦骨嶙峋、幹瘦
反義詞:胖如豬、豐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