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連地來到;一再遇到。《墨子·尚同中》:“飄風苦雨,薦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罰也。”《國語·楚語下》:“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薦臻,莫盡其氣。”《北史·魏紀三·孝文帝》:“數州災水,饑饉薦臻,緻有賣鬻男女者。” 清 陳壽祺 《再與總督汪尚書書》:“ 福州 連歲水潦薦臻,今年晚穫未豐,雜糧大損。”
接連到來;屢次降臨。薦,通“ 洊 ”。《詩·大雅·雲漢》:“天降喪亂,饑饉薦臻。”《漢書·孔光傳》:“如貌、言、視、聽、思失,大中之道不立,則咎徵薦臻,六極屢降。”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六:“ 唐 自 安 史 以來,兵難薦臻,天子播越,親衛戎柄,皆付大閹。”《明史·王竑傳》:“比年饑饉薦臻,人民重困。”
薦臻(jiàn zhēn)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指災禍、不幸之事頻繁發生或接連而至,強調禍患的密集性與重複性。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薦(jiàn)
本義為“草席”,引申為重複、頻繁。《說文解字》釋:“薦,薦席也”,後假借表“一再、屢次”。如《詩經·大雅·雲漢》:“天降喪亂,饑馑薦臻”,鄭玄箋:“薦,重也。”
來源:漢典(www.zdic.net)
臻(zhēn)
意為到達、聚集。《說文解字》:“臻,至也。”如《詩經·邶風·泉水》:“遄臻于衛”,指快速抵達。在“薦臻”中表災禍“降臨”“彙集”。
來源:國學大師網(www.guoxuedashi.com)
核心含義:
指災禍、瘟疫、饑荒等不幸事件反複發生或接踵而來,隱含持續性危害。
例證:
《詩經·大雅·雲漢》:“天降喪亂,饑馑薦臻。”
(譯文:上天降下死喪禍亂,饑荒災害連年不斷。)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古代注疏:
東漢鄭玄箋釋:“薦,重;臻,至也。”南宋朱熹《詩集傳》進一步注解:“薦臻,頻仍而至。”
來源:中華典藏網(www.zhonghuadiancang.com)
古典語境:
多用于描述天災、戰亂、瘟疫等重大災難的反複發生。
例:《後漢書·五行志》:“疫氣薦臻,死者十四五。”
現代語義:
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屬書面語遺存,常見于研究文獻或引用古籍時。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漢語大詞典》:
“薦臻:接連地到來;一再遇到。《詩·大雅·雲漢》:‘饑馑薦臻。’”
鍊接:漢語大詞典線上
《辭源》:
“薦臻:頻仍,重複而至。薦,通‘洊’,屢次;臻,至。”
來源:辭源數據庫(ciyuan.cp.com.cn)
“薦臻”集中體現古代農耕社會對自然災害的敬畏,如《雲漢》一詩反映周宣王時期大旱連年,折射出天人感應思想。其語義凝固性高,後世如《宋書》《魏書》均沿用此詞描述災異頻發。
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薦臻”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jiàn zhēn,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總結來看,“薦臻”是一個帶有文言色彩的詞彙,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接連發生”的核心含義。
安徽省百戲衣八一獎章坌鳥先飛苾刍尼不齊不逾時嘈閑白夾赤體上陣赤珠傳遽儲胥啖飯處道義之交等耐反側子肥膏蜂巢風簷覆蕩幹器功若丘山光怪貨機郊籍金山力士迥遼絶影闚看酷令狼顧鸱張佬佬鱗角柳子祠旅主門曆迷花眼笑墨官獶雜内閣鳑鲏片劄迫遣前置輕科檠括輕賫睿博散宕三綱五常生返牲腥書家四放司星天各一方替歸網眼五經博士下棋